王莽,作为历史上一个最具有穿越嫌疑的古人,很多人一直都非常怀疑,王莽到底是不是穿越回到古代的人,只是这一点已经完全无从证实了,没有人知道。而除了这个之外,在王莽身上还有一件事情让人感到非常的疑惑,那就是王莽的头颅收藏的事情。据说王莽死后,他的头颅一直被后世的皇帝收藏,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那么究竟后世皇帝为何会对王莽的头颅感兴趣,为什么要收藏他的头呢?这件事情是有什么意义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后世皇帝要收藏王莽的头颅

1、作为僭越典范,警示朝臣和后世子孙

王莽是一位颇具争议的皇帝。他上位之前,口碑非常好。对内照顾老母亲,安顿寡居的嫂嫂,抚育兄长遗留下的孩子。对外结交君子,是人们口中的好叔叔、好儿子,更是当时世人眼中的道德标兵。

但是他成为皇帝之后,一心想要打造一个理想型社会,对社会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例如进行了多次货币改革,造成了经济社会混乱。以及当时最触动地主利益的土地改革制度,极大地动摇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在他们的强烈反对下,最后改革不了了之。

百姓们没有得到好处,生活反而被搅得一团糟。加上后来王莽又好大喜功,将目光对准周边的国家,在国内尚未安定的时局下,贸然发动对外战争。百姓们苦不堪言,最后群起而攻之,王莽仅仅在位15年,就被轰下了台。

传闻王莽最后被商人杜吴所杀,首级被悬挂在闹市,百姓们为了泄愤,将他“分而食之”,后来他的脑袋辗转到了刘秀手中,转而被收藏进了国库。

对封建皇室而言,王莽谋朝篡位,是大逆不道、无法容忍的行为。他本是西汉的大臣,却把自己的主子赶下台,取而代之。这是打在皇室脸上的一记耳光,值得每一任君王铭记。

所以他们收藏王莽的头颅,作为大臣僭越的案例,用以警示大臣,看清楚了,这就是篡位的下场。东汉刘秀就经常把王莽的头颅拿出来把玩,威慑朝臣不敢轻易造反。

除了朝廷上的大臣,自己后院的儿孙也会被耳提面命,借王莽的例子警示后辈,老祖宗留下的规章制度一定是有道理的,你们切记不要乱改,看吧,胡乱改造的下场在这里,好好看看吧。

当然,除了震慑大臣、警示后代,更重要的还是借此巩固自己的皇权。这是历代君王心照不宣的目标。

为什么后世皇帝要收藏王莽的头颅

2、风俗习惯使然,加上他是第一个被砍头的皇帝

其实收藏首级的风俗,并不止于王莽这一例。早在远古时期,就有这样一个习俗——猎头食人。即收藏敌人或俘虏的脑袋,是一种勇敢与力量的象征。

对他们而言,收藏的人头一方面可以作为战利品炫耀武功;另一方面也起到威慑和恐吓他人——挡我者死;

例如南朝侯景之乱以后,侯景的首级就被藏于武库,用以警示后人;而王莽作为汉朝的对敌,收藏他的脑袋,是汉室宣告自身实力的一种手段。

另一方面来说,从秦朝到汉,一共经历了17位皇帝。秦朝只有两世,除了秦二世是自杀的。其余的皇帝都是正常去世。到了王莽这里,却出现了一个制高点——他是被人砍了首级的皇帝。

王莽作为一个皇帝,既不是病死、也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被人砍了脑袋。单从这点而言,王莽的头颅就颇具收藏价值。看,做皇帝如果太跳脱的话,是有可能被人砍脑袋的。

在那个时期的人类社会看来,收藏脑袋这件事,并不是一件多么惨无人道的事。除了王莽之外,还有宋理宗赵昀也遭到过类似的待遇。

宋理宗已经入土为安,却被想要邀功的胡僧挖出来,砍下脑袋,做成头骨酒器送给元朝皇帝。一直到朱元璋推翻元朝,将这件酒器放回宋理宗的墓中,又重新修葺了陵墓,此事才告一段落。

那个时期的人们,对自然和神灵正处于既想挑战又敬畏的阶段。虽然古语有云,死者为大,追求的是死后安宁。可即便是位高权重的皇帝,他们的身份和经历注定了死后也不得安宁,更不用说那些没能善终,任人宰割的帝王了。如王莽的头颅被做成标本警示后人,宋理宗的头骨被做成酒器送给元朝皇帝等等,都是在特定时代下的特殊产物。

为什么后世皇帝要收藏王莽的头颅

3、王莽是怎么死的

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因此于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时,各地农民纷起,其中形成了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军事势力。

公元23年,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

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台。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王邑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或者被杀。王莽被起义军战士(商县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就向杜吴问王莽的尸身在哪,杜吴告诉他在“室中西北陬间”,公宾就斩了王莽的首级,悬于宛市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杀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尸体。百姓们听说王莽的首级在宛市,‘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新朝灭亡,王莽的头颅,被后来历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大火,遂被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