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出生死亡一切都让人好奇。现在普遍认为岑参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但其实关于他的死亡时间和地点学者们是有不同意见的。

岑参死亡时间揭秘

对于岑参的去世时间和地点,学界主要有五种说法:1、赖义辉《岑参年谱》认为岑参卒于大历四年(769年);2、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中的《岑参年谱》认为岑参于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旅舍;3、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认为岑参于大历五年(770年)正月卒于成都旅舍,且时间在正月二十一日前;4、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则认为岑参卒于大历四年十二月下旬(对应770年),未提到岑参去世之地;5、王勋成《岑参去世年月辨考》认为岑参可能于大历四年(769年)十月左右病逝于东归途中的船上,其地可能在嘉、戎一带,而非成都之旅舍。

杜甫有《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诗序称“大历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却追酬高公比作”,又称“海内忘形故人”而不及岑参,由此可知岑参卒于大历五年(770年)正月二十一日杜甫作此诗时前,说法1总体可信。说法2则忽略这一点及岑参大历五年并无可查行事的事实,又机械地解读《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中的“封酒棕花香”而认为诗作于大历五年春夏间,故此说不成立。

说法3和说法4则均认为岑参《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中的“裴公”指的是裴冕,由裴冕卒于大历四年(769年)十二月初四日或二十七日来确定岑参去世于裴冕卒后,前者是未考虑岑参去世消息传递所经历的时间及正月元旦后百业休息的时间等的结论,后者则是综合考量后的结论。

但考之史籍可知裴冕家人丁既不兴旺,又无兄弟、子侄八人的记述,与诗中“门瞻驷马贵,时仰八龙名”中的“八龙”(一作“八裴”)之典不合,而许孟容《唐故侍中尚书右仆射赠司空文献公裴公神道碑铭》记裴耀卿“归葬绛州”且“有子八人,遂、泛、淑、综、延(脱十九字)汉数(脱三字)岂德与祖同欤?综、皋最知名”,既合“还乡绛老迎”,且以裴耀卿八子去释“八龙”或“八裴”之典更是再贴切不过的,所以《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中的“裴公”指的是裴耀卿而非裴冕,因而无法坐实岑参卒于裴冕之后,二说就都不能成立。

岑参首次东归“一直是南下东行的路线,并无‘往来’于巴山之迹”,而《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称“往来巴山道”,说法5由此认为岑参返回成都后有再度东归之举,但未考虑偏义复词现象以及诗作于岑参折返成都途中的情况等,无法坐实岑参有再度东归之举,将《下外江舟怀终南旧居》视作岑参再度东归途中所作也依据不足,关于岑参去世时间和去世地点的结论也就苍白无力。

岑参有《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一诗,诗题明言是“客舍”,诗中称“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由此可认定此诗既非成都杜幕也非嘉州任上作,而只能是东归受阻折返至成都作。诗的首二句为“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从永泰元年(765年)岑参被任命为嘉州刺史,至大历四年(769年)刚好五个年头,因而可断定此诗作于大历四年(769年)秋。

此后岑参还写下《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一诗。此诗虽未明言写的时令,但因诗题有“东归”二字末尾有“忽作万里别,东归三峡长”句,故可认定诗作于行前且岑参确有再度东归之念。其大历四年(769年)于成都所作《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呈李兵部》亦称“剑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可知岑参有再度东归之念而终未成行。杜确《岑嘉州集序》称“旋轸有日,犯车犬俟时,吉往凶归,呜呼不禄”,言明岑参入蜀后未再返故里。

总而言之,岑参当于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卒于成都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