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怎样称呼自己的的父亲呢?

一般来说,皇帝的父亲也是皇帝,但也有例外,先说一般情况,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驾崩的,一种是活着的。驾崩了的直接叫“先帝”,活着的叫“太上皇”或“太上”。以上称呼适用于严肃场合,私下里,日常生活里,宋朝皇帝、皇子对父亲的称呼,跟民间的叫法是一样的,通常都是叫“爹爹”。

再说例外情况,宋英宗赵曙继位于宋仁宗赵祯,他是仁宗哥哥濮王赵允让的儿子,由于仁宗无子,过继过来的。从礼法上讲,他是仁宗的儿子,而不是濮王的儿子。英宗想叫自己亲父亲为皇考,考就是指父亲,但司马光、吕公著等礼官、台谏官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英宗应该称濮王为“皇伯”。结果,大臣们围绕皇帝父亲的称呼问题争执不休,这就是历史上的“濮王之议”。最后,由曹太后出面调解,下了一道手诏,说:“可令皇帝称亲。”不如让英宗称濮王为“亲”吧。这才慢慢平息了争论。现在,电视剧里叫“父皇”这个称呼,是在明清时候才兴起的,宋朝时还没有这个习惯。

宋朝皇上的称呼,宋朝对各种人的称呼

宋朝皇帝怎么称呼自己的母亲呢?

我们马上想起,应该叫“母后”啊,但“母后”也是明清时皇子对母亲的称呼,在宋朝虽然也有“母后”一词,但一般都用于客观的描述,比如说“母后听政”“母后临朝”之类,在日常生活的对话中,宋朝皇帝称他的母亲,通常都是叫“娘娘”,如宋仁宗便叫刘太后为“大娘娘”,叫他的养母杨太妃为“小娘娘”。现在我们以为“娘娘”指的是皇帝的嫔妃,但在宋朝,就是指母亲,民间的子女称自己的母亲,也有叫“娘娘”的。

在宋朝皇帝怎么称呼自己的嫔妃呢?

可以叫“娘子”,比如宋高宗宠爱的两个妃子,都姓刘,一个就叫“大刘娘子”,一个叫“小刘娘子”。皇帝怎么称呼自己的兄弟呢?宋人有个习惯,按照排行,叫“大哥、二哥、三哥、四哥”,以此类推。皇室也一样,比如,宋高宗赵构排行第九,他的皇帝哥哥、宋钦宗便叫他“九哥”。有意思的是,爹妈有时候也会叫自己的儿子“大哥”,这是父子、母子之间比较亲切的一种称呼。

宋朝皇上的称呼,宋朝对各种人的称呼

在宋朝皇帝怎么称呼大臣呢?

宋朝皇帝称呼大臣,是称“卿”,而不是称肉麻的“爱卿”。“爱卿”是男人用来称呼他的情人。举个例子,宋话本《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中,有一个叫做吴山的富二代,结识了一个叫做韩五娘的女子,两人卿卿我我,如漆如胶,分别后,吴山给韩五娘写了一封情书,抬头就是这么写的:“爱卿韩五娘”。此外,“爱卿”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指青楼女子。

那么大臣又是怎样称呼皇上的呢?

在正式严肃场合,大臣称呼皇帝“陛下”、“圣上”。但在不那么正式的场合,大臣对于皇帝,更喜欢用另一个称呼:官家;内廷嫔妃、宫女、内侍,外间的老百姓,说起皇帝时,都习惯叫“官家”。为什么叫“官家”呢?《资治通鉴》中载:“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官家”各取前后段一字,寓意功绩可媲美三皇五帝。

宋朝皇帝怎样自称呢?

在正式场合,自称朕,但在非正式场合,比如在后宫、在宴席上往往都自称“我”。皇太后怎样自称呢?在宋朝,皇太后可以自称“老身”或“我”,但不会称“哀家”。嫔妃对帝后自称为“臣妾”或“妾”。也有称“奴家”或“奴奴”者,但那似乎是在其品阶不高的情况下。皇后在皇帝面前也自称为“臣妾”。嫔妃平时自称也可称“本位”,但不是“本宫”,因为在宋代,嫔妃居处不能称宫,只称阁、阁分或位。公主平时没很多限制,口语可以称“我”,但正式上表章时要称“妾”。

宋朝皇上的称呼,宋朝对各种人的称呼

奴仆怎样称呼主人?

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太子也被同样是被称为“郎君”;称呼主母和小姐俱为“娘子”。“娘子”、“郎君”并非只用于奴仆称呼主人。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在日常交往中,称“娘子”、“郎君”以示尊重。奴仆自称“小的“,或者“小人”都行。太监对皇帝以及皇后等人的自称也同样是“小的“或者“小人”,并非满清的“奴才”。

在宋代,“小姐”的含义就是“妓女”的意思,宋人对“小姐”的称呼,决不是指富贵之家的女儿。

夫妻之间怎么称呼呢?

有的妻子称呼自己丈夫为“官人”,也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外人”的,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还称“内人”。但在宋朝,“相公”一词严禁随便使用!就狭义来说,依旧限于对宰相的尊称,但事实上作为一般的高官尊称也是可以。如岳飞就是被称呼为“相公”。

宋朝皇上的称呼,宋朝对各种人的称呼

宋朝的皇子是不是称呼皇帝为父皇?

不是;
宋代皇室之间的称呼如下:
1、宋代皇子皇女对父亲的口语称呼不是“父皇”,而与寻常百姓一样,是“爹爹”。 例:
上至,奉卮,白太后以“烛颇惬圣意否”?太后谓上曰:“你爹爹每夜常设数百枝,诸人阁分亦然。”上因太后起更衣,微谓宪圣曰:“如何比得爹爹富贵?” ——《四朝闻见录·宣政宫烛》
2、在平时口语中,宋代皇子皇女称嫡母为“娘娘”或“大娘娘”。皇子皇女称身份为妃嫔的生母为“姐姐”。例:
……上由是怨章献,而亲章惠,谓章献为大娘,谓章惠为小娘。 ——《涑水纪闻》
上尝语宪圣曰:“极知汝相同劳苦,反与后进者齿,朕甚有愧。俟姐姐归,尔其选已。”宪圣再拜,对曰:“大姐姐远处北方,臣妾缺于定省。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下。臣妾诚梦不到此。” ——《四朝闻见录·宪圣不妒忌之行》
3、曾祖父为“公公”,祖父为“翁翁”或“大爹爹”。例:
宪圣叱王立侍,因责王以“我见你公公,又见你大爹爹,见你爷,今又却见你。”言讫,泣数行下。 ——《四朝闻见录·宁皇即位》
4、曾祖母为“大妈妈”;祖母为“娘娘”,例:
嘉王连称:“告大妈妈,臣做不得,做不得。”宪圣命侂胄:“取黄袍来,我自与他着。”王遂掣侂胄肘环殿柱。 ——《四朝闻见录·宁皇即位》
5、宋皇子之间皆以“哥”称呼,无论长幼,按排行区分,如“大哥”、“三哥”、“九哥”,神宗赵顼比岐王颢大,但他也是称颢为“二哥”而不是“二弟”。 皇帝也同样如此称皇子,如赵佶称赵构为九哥,赵构称赵瑗为大哥。公主之间称“姐”或“姊”,也按排行分。
6、皇帝和宗室在身为帝后的父母、祖父母面前自称为“臣”,而不是“儿臣”。公主平时没很多限制,口语可以称“我”,但正式上表章时要称“妾”。在神宗朝之前,长公主本来有表章不称妾的特权,但后来礼院议谓:“男子、妇人,凡于所尊称臣若妾,义实相对。今宗室伯叔近臣悉皆称臣,即公主理宜称妾。况家人之礼,难施于朝廷。请自大长公主而下,凡上笺表,各据国封称妾。”神宗从所请。
7、宋朝皇帝一般只是在在朝堂之上、与大臣议事,或在较正式的场合对宫眷谈正事时用“朕”,平时还是用“我”。
8、除皇子皇女外,无论是太后、皇后、妃嫔、大臣、宦官、宫女还是平民,平时都称皇帝为“官家”,也可称“大家”,禁中人私下议及时也称“官里”。总之,相较于“官家”,“陛下”是种更正式、慎重的称谓。

宋朝皇上的称呼,宋朝对各种人的称呼

古代皇宫内的称呼。

陛下,皇上,人主,万岁,万岁爷, 皇后,容华,贱妾,少君,皇孋,御妻,妃子,娘娘,公主,

帝王是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一些专用的名号与称谓。

1、皇帝

天子(源于商朝)、皇帝(源于秦始皇)、万岁(最早是代表喜庆,汉武帝后用到皇帝身上,到了宋朝专用)。皇帝的自称:联、寡人、孤、孤寡、予一人、有时候也用“我”或者“吾”。

2、太皇太后

皇帝的祖母,皇帝一般对其称为皇祖母。自称本宫(对大臣、奴才)、哀家(皇帝死后自称)。简称太皇,或称太母,是古代中国皇帝及东亚地区部分时代的君主法定祖母的正式封号。在部分朝代曾出现的太帝太后、皇太太后、帝太太后等,皆为太皇太后的变体。

3、世子

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4、皇后

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历代相袭。

5、妃嫔:帝王妾侍的统称。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历代帝王妃嫔众多。

6、贵人

宫中女官,妃嫔的称号。东汉光武帝始置,其地位仅次于皇后。此后,历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并不相同。例如,清代贵人位在皇贵妃、贵妃、妃、嫔之下。

7、太妃

已故皇帝的遗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亲遗留的妃嫔,分别称皇贵太妃、贵太妃。

8、惠妃、丽妃、华妃

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玄宗开元时置。《旧唐书·后妃传·序》:开元中,“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以代夫人,为正一品。”

9、美人

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西汉始置。据传,汉宫妃嫔有十四等,美人位居第五等。以后一直到明代,宫廷中皆有美人名号。

10、寡小君

古代国君夫人对诸侯自称的谦词。《礼记·曲礼》下:“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后来臣民对别国也谦称本国国君的夫人为寡小君。

11、昭仪

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元帝时始置。汉朝妃嫔在皇后之下有十四等,昭仪是第一等。“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后世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12、婕妤

又作婕伃。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汉武帝始置。当时有赵婕妤、尹婕妤等。婕妤在汉朝妃嫔十四等中列第二等。后世(明代以前)虽然亦多沿用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13、内主

先秦时诸侯夫人的称呼。后代有时也指皇后。《晋武帝立皇后大赦诏》:“以仪刑万邦者,必须内主。”

14、元妃、元嫡

国君或诸侯元配夫人的称号。《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15、元后、元配

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明史·后妃传二》:“穆宗即位,礼臣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庙。” 

16、慈壶、慈闱

对帝王母亲或皇后的敬称。宋范成大《丙午东宫寿》诗:“晨昏两慈壶,诗礼一贤王。” 

17、中宫

皇后的住处,代称皇后。  

18、国阴

后妃的别称。古代称男为阳,女为阴,所以帝王的后妃称国阴.  

19、御妻

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妇之下。《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 

20、娘娘

皇后或宫妃的称呼。  

21、坤极

皇后的别称。《后汉书·梁皇后纪》:“梁小贵人宜配天祚,正位坤极。”  

22、妃

对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称呼。  

23、妃子

皇帝的妾,地位次于皇后,在诸妾中地位较高。  

24、妃嫔

帝王妾侍的统称。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历代帝王妃嫔众多。《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

秦始皇灭六国,尽收其宫女充实内廷;汉武帝妃嫔有昭仪、婕妤等四级;晋武帝有宫女近万人;康熙有妃嫔五十一人。 

25、嫔、九嫔

皇宫中的女官名,也是帝王的妃子。嫔,也称嫔妇。《周礼·天官·内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九御亦即九嫔。据说,宫中女官九人一御,九御八十一人。

唐代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新唐书·后妃传》。 

26、妃嫱、嫔御、嫔嫱

宫中的女官,天子、诸侯的姬妾。妃嫱地位高于嫔御。  

27、贵妃

妃嫔的称号,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后。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位比相国。隋以后历代均沿置。 

28、贵嫔

宫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魏明帝时地位仅次于皇后。以后,历代多沿用,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29、德妃、贤妃

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唐时为正一品。  

30、淑妃

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明帝始置。当时地位较高,仅次于贵嫔和夫人。以后历代多设置。  

31、太妃

已故皇帝的遗妃。清制,皇帝的祖父或父亲遗留的妃嫔,分别称皇贵太妃、贵太妃。  

32、椒房

又称“椒室”。汉代皇后所居宫殿,用花椒一类的香料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香、多子之义,以表示吉利。后来就以椒房代称皇后。

33、淑媛

宫中女官名,三国魏文帝时始置。位在淑妃后。

扩展资料:

据《礼记》所言,周朝后妃的序位是:天子有後、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内廷後圯的等级建置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是相对应的。天子立六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子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达到外和而国治的目的。

天子後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使天下内和而家理。以此而言,在家国一统的传统社会,天子後作为天子的配偶,“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在君主政治中有一席之地。她们的职务是听天下之内治,以与天子的外治相配合。

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