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楚歌”,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四面楚歌”这个成语。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军在垓下被围困,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羽、刘邦都是楚国人,历来被广为传诵的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和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属于楚歌。

再往前看,先秦时期仍有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楚歌作品,比如荆轲刺秦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比如孔子听小儿唱的《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到了汉代,由于汉室君臣多为楚人后裔,楚歌在汉代宫廷中、民间中广为流行。

楚歌与楚辞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汉王室抒情时不用帝国文学汉大赋,不用民间小调汉乐府,而是吟咏楚歌?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何为楚歌为何汉王室抒情不用汉大赋不用汉乐府而青睐楚歌」一、楚歌的含义及其与楚辞的区别

“楚辞”最早见于《史记•张汤传》,最初泛指楚地的歌词,汉代之后才被慢慢归纳成一种文类,专指战国末年楚国诗人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具有浓郁的楚国地域特色的诗歌,以及汉代以后文人模仿屈宋辞作的文体形式所写的作品。

因为《离骚》是楚辞中最伟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楚辞又往往被称为楚骚、骚、骚辞等。

楚辞显著的特征是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需要押韵,虽不配乐但“不歌而诵”,诵读时需要用特殊的声调,形式上介乎文字与音乐之间。

楚辞脱胎于楚地歌谣,但又摆脱了歌谣的形式,以自由的抒情、富丽的文辞、幽深的内涵,表现丰沛的思想和情感。

“楚歌”泛指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楚地歌曲,随着历史的变迁它也有所演变。

楚地是以江汉、沅湘为核心的长江地区,又称荆楚,这里自古就与中原文化非常不同。

楚歌早期与音乐密切结合,《九歌》中有伴乐演唱楚歌的壮观场面描写。

到了屈原宋玉的时代,楚歌与音乐渐渐分离。而到项羽的《该下歌》、刘邦的《大风歌》时, 楚歌已完全脱离了音乐伴奏,演变为吟唱式的“ 徒歌” , 仅以击筑为节的方式伴奏。

在体式上,楚歌与整饬的四言句式的中原歌谣不同,句式字数长短不一,在句中或句尾多用语气助词“兮”。

因此,楚歌既包括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词 , 也包括不配乐但要用吟唱方式、以特殊节奏和声调朗读的“徒歌” 。

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何为楚歌为何汉王室抒情不用汉大赋不用汉乐府而青睐楚歌」

筑自宋代后失传,1993年马王堆出土“天下第一筑”

二、楚歌在先秦的兴起、渊源

楚人操南音、歌南风,在语言和音乐上都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先秦时期,相传楚国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乐曲民歌被称为“南音”或“南风”。

据说早在传说中的“三皇”时代,“南音”、“南风”就已经出现了,《韩非子》《史记》都记载了舜唱《南风》之事。

夏朝大禹治水时,他未过门的妻子涂山氏之女在等候盼望他时,作了“南音”《候人歌》,这首上古原始的歌谣被认为是南音之始、中国最早的情歌。

相传《候人歌》被采诗的周公、召公听到,写进《诗经》中代表南方地区音乐歌诗的《周南》、《召南》这“二南”中,因此《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却没有楚风,唯有“二南”与楚歌有些关系。

许多学者认为《诗经·周南》中的《汉广》可能是楚国歌谣的远祖。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在屈原《楚辞》产生之前,原始的楚歌歌谣除了上文提到的《孺子歌》外,比较知名的还有《接舆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相传《阳春》《白雪》是楚国的高雅音乐;《下里》《巴人》属于通俗歌曲,是来源于楚地巴人的民歌。但是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这些乐曲无论音乐还是歌词都全部佚失,无法一窥真容。

原始“南音”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九歌》《激楚》等知名的楚地歌曲。

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何为楚歌为何汉王室抒情不用汉大赋不用汉乐府而青睐楚歌」

楚人的民族意识强烈,重义轻生,好勇激昂,恋土怀乡,重巫近鬼,杂糅魔性和神性,又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发愤悲壮。

楚歌中弥漫着楚人所特有的气质,哀怨悲愁,慷慨激昂,战国时期许多江湖之士都爱好楚声,楚歌也形成了长歌当哭、悲壮哀怨的鲜明风格特色。

先秦楚歌的数量很少,而其判定标准至今也仍未明确统一。不过,根据文献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均出现了民歌蓬勃发展的高潮。我们可以想像在曾经的遥远时代里,从王室贵族到民间乡野,到处有民歌的活跃,到处一片歌声。

而如今我们只能从为数不多的典籍碎片里依稀寻找出当时的情形。

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何为楚歌为何汉王室抒情不用汉大赋不用汉乐府而青睐楚歌」三、楚歌在汉代的兴盛

《汉书·礼乐志》记载:“高祖乐楚声”,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楚汉之际,诗教已熄,民间多乐楚声。”

说明楚歌在汉代流传很广,盛极一时,既在民间流行,又被刘邦推行到宫中。

汉代宗室是楚人后裔,深受楚文化的影响,楚歌是他们最熟悉的抒情方式,也是汉王室成员即兴抒怀的重要形式。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作《大风歌》时,一边击筑,一边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汉高祖还让擅长音律、熟悉楚声的唐山夫人作《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格韵高严,规模简古,属于祭祀的颂歌。

高祖过世后,戚夫人被吕后囚于永巷终日劳作时,曾作《舂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终招致杀身之祸。

在文学上很有造诣的汉武帝,在巡幸山西后土祠时作有《秋风辞》,在楚歌慷慨悲音外又多了些文人味道: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第一位嫁到乌孙的“和亲公主”刘细君曾在《悲愁歌》中发出感叹,和亲公主的思乡悲情和望归,读之令人心碎: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汉昭帝也曾作有《黄鹄歌》,通过描写黄鹄的弱小、力量微薄,来从侧面突出汉室强大。

从整体上看,汉代楚歌的特点是篇幅的短小、语言简朴、即兴抒情,情感特征是率真自然、激昂悲壮、慷慨愁绝。

随着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延续,汉室的地方观念逐渐淡化,到了六朝,楚歌已彻底告别地方性音乐的特征,成为一种楚歌体裁的诗。

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何为楚歌为何汉王室抒情不用汉大赋不用汉乐府而青睐楚歌」四、楚歌对文学的影响

1.孕育了楚辞。

楚地的民歌、乐曲孕育了楚辞的诞生。不少楚歌,甚至许多“巫”师祭祀时的歌舞,经过加工、雅化后成为文人化的作品。比如,《九歌》原是汉族民间祭神的远古乐歌,经屈原润色而成为楚辞名篇。

楚歌可长可短的句子,句中具有“兮”字的句式,也影响了楚辞的体式,形成了典型的楚辞体句式,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不过,不论是楚歌还是楚辞,在汉代大一统的文化氛围中,楚声逐渐衰落,能用楚声吟唱或诵读楚歌、楚辞的人越来越少 , 到了六朝基本完全丧失了音乐性,成为一种体裁。

2.对五言诗形成的促进。

楚歌中有三言句式和四言句式的不同体式,从语言结构层面导致了五言诗的产生。

《诗经》的基本结构是四言句式,楚辞的基本结构是三言句式。有学者考证,汉代楚歌完成了《诗经》和楚辞在句式结构上的自由排列组合,将二者诗句句式进行重组,促进了五言诗在汉武帝时期的产生。

3.弘扬了中国诗歌的生命意识。

楚歌特有一种哀怨愁绝的意味,不管是《垓下歌》的慷慨悲壮,还是《大风歌》的古朴苍凉,抑或是李陵陷于胡虏时所作《别苏武歌》的字字血泪、乌孙公主《悲愁歌》的不幸绝望,都是将内心深处的情愁倾泄而出,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和显著的人文主义精神,展现了情感表现的张扬与激昂。

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生命喟叹,至今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弘扬了生命精神与生命意义,也留给了中国文坛永恒的主题。

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何为楚歌为何汉王室抒情不用汉大赋不用汉乐府而青睐楚歌」

在先秦《诗经》、楚辞高潮结束之后,在五言诗崛起之前,楚歌在这段诗歌空档里繁荣发展,承上启下,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过渡作用。没有汉代楚歌的繁荣,也就没有后来中国诗歌的发展。

汉代之后,随着汉赋、乐府、五言、七言诗的发展,楚歌的创作高潮逐渐减退。但后世仍有不少文人以楚歌体创作,表达他们的哀怨愁绝,从曹植的《七启歌》到嵇康的《琴歌》,从谢灵运的《鞠歌行》到卢照邻的《明月引》,从唐宋到明清,再到今人于右任、启功,楚歌始终发出愁思郁结之音,彰显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何为楚歌为何汉王室抒情不用汉大赋不用汉乐府而青睐楚歌」

垓下之战时,汉军为何唱楚歌呢?项羽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又是什么意思呢?

汉军唱楚歌是为了增加楚军归乡之情,瓦解楚军的士气。
项羽说的意思是:汉军已经夺取了我西楚(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的土地了吗?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在唱楚歌!他以为楚歌是汉军中的楚人士兵唱的,不知是刘邦、韩信打击楚军士气的诡计。

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何为楚歌为何汉王室抒情不用汉大赋不用汉乐府而青睐楚歌」

四面楚歌是怎样的典故?

汉王刘邦听从韩信的计谋,从巴蜀出发,打败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并吞了他们的封地,独霸关中,并趁着项羽去平定齐国旧贵族叛乱的机会,向东进军,于公元前205年夏天,占领了霸王项羽的都城彭城。

项羽听到这一消息,连忙亲率三万精兵,回救彭城。经过几次战斗,项羽打败刘邦,收复了彭城。刘邦的几十万大军,死的死,伤的伤,被俘的也不少,连刘邦的父亲太公、夫人吕氏也都做了俘虏。刘邦自己仅仅带着几十名骑兵,逃到荣阳、成皋(今河南省巩县东)一带地方,才站住脚跟,重新集结队伍。

不久,霸王项羽来进攻荣阳。刘邦刚刚吃了大败仗,队伍又缺乏粮草,派人向项羽求和。项羽知道自己的后方还不稳定,想要同意讲和。亚父范增出来反对,他对项羽说:“彻底消灭刘邦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意讲和,放过他,将来一定会后悔。”项羽认为范增说得对,就派兵围攻荣阳。

刘邦见求和不成,就采用了陈平的反间计,挑拨项羽和范增的关系。项羽派使者到刘邦军营中去办交涉,陈平先叫人大摆酒席,准备宴请使者。等到使者快要坐席的时候,陈平突然出场,故意装作惊讶的样子说:“哎呀!差点弄错了,我还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使者,却原来是项王的使者!”说着,叫人把酒席撤了下去,端来一些粗糙的食物给使者吃。使者回去向项羽一报告,项羽对范增产生了怀疑,以为他私通汉王,就剥夺了他一部分权力。

范增见项羽中了刘邦的反间计,生气极了。他对项羽说:“如今天下大事已定,大王自己好好干吧。我已经老了,请您放我回家养老去吧!”项羽一向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听范增说要走,觉得耳朵边少一个人啰嗦也好,就同意了,派了几个士兵护送范增回家。范增本想一心辅佐项羽夺取天下,现在却落得个告老回家。他觉得自己的一番心意全都白费了,很是伤心,在路上得了病,背上长了个毒疮,没过几天就死了。

范增一死,霸王少了个出主意的人,虽然凭实力他还能打败汉王,可是要论斗智,他却不是汉王的对手。

汉王刘邦见霸王围住荣阳不退,就采用纪信的计谋,叫纪信在晚上坐着汉王的车子,带着两千名披甲的妇女,打开泶阳东门出走,吸引楚军;汉王自己带着几十名骑兵从西门突围,逃往成皋去了。

公元前203年,霸王进攻成皋。汉王从成皋北门逃走。霸王占领成皋。这时候,汉王派去进攻魏、燕、赵等地的韩信却打得很顺利,占领了大片土地。汉王还要彭越的军队在霸王的后方骚扰,截断霸王军队的粮草供应。霸王被迫回兵去打彭越。汉王刘邦乘机反攻,收复了成皋,进军到广武。

霸王刚从彭越手中收复一些地方,听说成皋被汉王夺去,急忙又回头来对付汉王。他也进军到达广武,跟汉军隔着一条溪涧扎下营寨。霸王向汉王挑战,要跟汉王单独厮杀。汉王不敢正面应战,却在阵前数落霸王,把霸王骂了一顿。霸王大怒。埋伏的弓箭手向汉王放箭,一箭射中了汉王的胸口。汉王怕军心动摇,偷偷地拔出箭,弯腰摸摸脚趾说:“好小子,这一箭射中了我的脚趾!”他下令汉军守住阵地,自己退到成皋养伤去了。

这时候,韩信和灌婴又在齐地大败楚军,彭越也在梁地袭击楚军,截断楚军的粮道。霸王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汉王派人来讲和,条件是:霸王把汉王的父亲太公、夫人吕氏放回;楚汉双方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属汉,以东属楚。霸王同意了这种“楚河汉界”的划分,放了刘太公和吕氏,收兵东归。

汉王见霸王退兵,也想往西回到关中去养伤。张良、陈平建议说:“如今咱们已经占有大半个天下,诸侯都已经归附咱们。楚霸王兵疲粮尽,不乘此机会把他消灭,等于放虎归山,留下后患。”汉王采纳这一建议,撕毁和约,派兵追赶楚霸王,并且派人去通知韩信、英布、彭越,叫他们配合作战,答应在胜利之后,把临淄、淮南、大梁这几大块地方分封给他们。

公元前202年年末。汉王刘邦和韩信、英布、彭越等会师追击项羽。韩信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垓gāi)设下十面埋伏,把楚霸王项羽引诱进来,予以重重包围。为了动摇楚军的军心,张良派人把会唱楚国民歌的人找来,叫他们到各营去教汉兵学唱楚歌。

到了晚上,霸王刚刚睡下,忽然听到四面汉军营里全都唱起了楚歌。他猛地坐了起来,惊骇地说:“难道刘邦已经把西楚全都打下来了?为什么汉营中有这么多楚人呢?”霸王闷闷不乐,再也睡不安稳了,只好起来喝酒解闷。夫人虞姬跟随霸王南征北战多年,见霸王不高兴,就过来劝解。霸王的那匹乌骓马,也在营帐外“萧一萧一”的嘶叫,像在劝霸王赶快冲杀出去。霸王叫人把马牵走,那马却怎么也不肯挪动一步,还是对着霸王的营帐不断嘶鸣。霸王心里难受极了,他情不自禁地唱起随口编成的歌曲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词的意思是:我自己空有一身力气和响亮的名望,可是时运不济,乌骓马也在为我抱不平,虞姬啊虞姬,我们可怎么办!虞姬听霸王唱得伤心,劝霸王千万不要把她放在心上,赶快突围出去要紧。霸王拉住虞姬的手,眼泪簌簌地掉下来,左右的几个人也都低着头哭泣,虞姬为了让霸王安心突围,趁霸王一转身的时候,抽出宝剑自杀了。霸王见虞姬已经死去,就带着剩下来的八百个江东子弟兵,趁着黑夜,骑马突围。

天一亮,汉军发现霸王已经突围,赶快派兵追赶。霸王渡过淮河,手下的八百人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霸王想回到彭城,整顿兵马。卷土重来,可是走着走着迷了路,被汉兵追上了。他手下的人,又被冲散了一多半,只剩下二十八个人了。

霸王看看追上来的几千汉兵,再看看自己的二十八个子弟兵,觉得这一次是跑不了啦。他对二十八个子弟兵说:“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经历过的大战有七十多次,从来没有失败过,终于霸有天下,如今到了这个地步,那是天数,并不是我不会打仗。今天我活不成了,但是我还要打三阵,胜三阵,冲破汉兵的包围,杀死他们的将军,砍倒他们的军旗,使大家知道是老天爷要我死,并不是我不会打仗。”说罢,他把二十八个人编成四队,分四个方向冲杀出去,约好冲过山的东面分三个地方会合。霸王大喝一声,冲在前面。他很快斩了一员汉将,接着又斩了汉军一个都尉,杀死杀伤汉军数百人,突出了重围,点点人数,二十八人又牺牲了二人。

霸王项羽带着二十六个人来到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乌江浦)边上,正赶上乌江亭长划着一只小船在那里等待。亭长对霸王说:“江东地方虽小,可方圆也有一千多里地,几十万人口,您还可以在那里称王。现在这里只有我这一条船,请您快上船渡过江去吧!汉军来了,找不到第二条船,就无法渡江追赶了。”霸王苦笑着对亭长说:“老天爷要我死,我还渡什么江!当年我带着江东子弟兵八千人,渡江往西去打天下,到如今没有一个活着跟我回去,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拥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去见他们?”他指着自己的乌骓马对亭长说:“我知道你是个好心人。我骑这匹马打天下已经五年多了。打起仗来,它只知道向前冲,决不往后退,它曾经驮着我一天跑一千里地。我不忍心杀死它,就把它送给你吧!”说完,霸王下了马,叫其他二十六人也下马,一起跟汉军短兵相接。

双方又厮杀了一阵,霸王手下的二十六个人全都阵亡了。霸王一个人杀死了汉军几百人,他自己也受了十几处伤。霸王一回头,看到汉军中的司马将军吕马童很面熟,就喊道:“这不是我的老乡吕马童吗?”吕马童听了有些不好意思,就指着霸王对汉军的另一个将军王翳说:“这位就是霸王。”霸王对吕马童说:“我听说汉王出了千斤黄金和封万户侯的赏格,购买我的头,现在我把这个好处送给你吧!”说完,拔出宝剑自杀了。死的时候他才三十一岁。

楚霸王项羽一死,刘邦得了天下,就正式称帝,建立了汉朝,历史上称他为汉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