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制在21世纪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已成为历史。目前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剩下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日本、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文莱、不丹、沙特、科威特、约旦、卡塔尔、莱索托、斯威士兰、摩洛哥、汤加25个国家保留了君主制。奇怪的是我国在翻译各个君主国的王室头衔时所使用的称呼并不一致。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日本君主被称为天皇,他的妻子称为皇后;英国、西班牙、瑞典、泰国、沙特等国的君主称为国王,而他们的妻子则称为王后;摩纳哥君主称为亲王、卢森堡君主称为大公,而他们的妻子则称为王妃。同样都是一国之君为何称呼上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在英文中表示“皇帝”的单词是Emperor,而表示“国王”的单词则是King。Emperor所统治的是帝国(empire),King所统治的是王国(kingdom)。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除了像美国这种历史比较短暂的国家之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由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逐渐过渡到国家形态的。在由氏族部落向国家形态演变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一些规模很小的城邦国家,后来一些城邦国家通过吞并其它城邦逐渐扩张成为区域性强国,而区域性强国进一步扩张就成为了大一统帝国。西周时期分封的上百个诸侯国在规模上也就相当于城邦大小。这些诸侯国经过兼并扩张逐渐形成秦、楚、齐、晋等大国。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等到秦始皇扫灭六合之后中华民族就进入到大一统帝国时代。帝国制度并非中国特有的产物:中东历史上有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欧洲历史上有过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帝国、德意志帝国......虽说帝国制度并非中国特有,但帝国制度只有在中国发展得最为成熟。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在崩溃之后就再也没能恢复,而中国在历经魏晋南北朝这样的大分裂后又重新形成了统一的隋唐帝国。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夏、商、周三个早期王朝的君主都称王,而由王分封的诸侯国君则根据自己的爵位称公、侯、伯、子、男。齐国受封的爵位是公爵; 晋国受封的爵位是侯爵,后来改为公爵;燕国受封的爵位是侯爵,后来改为公爵......像什么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魏文侯之类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西周晚期楚国君主熊渠率先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但由于担心此举引起周王室的讨伐又主动取消王号。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春秋时代楚国君主熊通再次称王。进入战国时代后魏、齐、韩、燕、秦、赵等诸侯国相继称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诸侯国君皆已称王。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不愿再继续使用“王”这个烂大街的头衔,于是他把古代三皇五帝中的“皇”和“帝”合并在一起自称“皇帝”。此后两千余年间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君主皆称“皇帝”。春秋战国时代王的妻子称为“王后”,而秦统一之后历朝历代皇帝的妻子都称“皇后”。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严格意义上秦以后的中国就不存在“王后”这种称谓了,因为这个词是不合礼法规矩的。自从秦始皇称帝后“皇帝”就成为了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而王的地位是要比皇帝低一等的,那么皇帝和王的老婆自然不能都称“后”。“后”这个称谓在周代就是表示国王的嫡妻。自从秦始皇统一天下自称皇帝以来“王后”就升格为“皇后”。从此“王后”一词在汉语中就已不大使用。秦以后皇室亲王的老婆只能称“王妃”。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奉中华正朔的朝鲜、琉球、越南等周边藩属国也遵循这一规则。这些国家的君主是不能称皇帝的,因为只有中原王朝的君主才是受命于天的皇帝。周边藩属国的君主只能称国王,而他们的妻子也只能称王妃。在1894年以前李氏朝鲜王朝就从未有过“皇后”、“王后”这样的称呼。那时朝鲜国王的正妻称为“朝鲜王妃”。1894年朝鲜脱离与中国的宗藩关系后将王妃改称王后。1897年朝鲜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时王后又升格为“皇后”。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在中国周边的汉字文化圈国家中只有日本是一个例外:古代日本在制度文化上学习模仿中国,却没像朝鲜、琉球、越南等国一样接受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朝贡秩序。公元681年日本君主的头衔由“大王”改称“天皇”。历史上日本天皇的权力长期被幕府政权架空,如今的日本天皇则已成为立宪政治下的虚位君主,但天皇制度一直在日本延续至今。从公元681年以来日本君主的头衔就始终是“天皇”,而“天皇”的妻子自然也就被称为“皇后”。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欧洲古代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帝国莫过于罗马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西哥特、东哥特等一系列国家。公元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被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从此欧洲各国就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只有继承了罗马法统的君主才能名正言顺称皇帝。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由罗马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约定俗成的观念。奥托称帝后德意志王国就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这个所谓的帝国实际上不过是诸侯割据的松散联盟。德意志境内一度出现过390个公国、侯国、贵族领地、骑士领地割据一方的现象。因此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评价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后末代公主索菲亚流亡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索菲亚后就自称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法统。伊凡三世把自己的大公头衔改称“沙皇”。沙皇俄国由此登上人类历史舞台。1917年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西欧的法国也曾和东欧的俄国一样有过称帝的经历: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称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拿破仑之后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又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强行解散。当时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的皇室是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但实际上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各诸侯邦国并非真正听命于哈布斯堡皇室。神圣罗马帝国名义上的统一也被拿破仑打破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奥地利就改称奥地利帝国。从1864年到1870年德意志邦国普鲁士先后在与丹麦、奥地利、法国的战争中胜出。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加冕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奥地利被普鲁士排挤在统一的德意志之外后转而与匈牙利组合成二元制的奥匈帝国。近代欧洲有过称帝经历的就是俄、法、德、奥四国。至于所谓的“大英帝国”是因为殖民地多、国力强而被称为“帝国”,可实际上英国王室只在殖民地印度使用过“皇帝”头衔,但在英国本土一直都只称国王。法国帝制在1870年就已终结,俄、德、奥三国的帝制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画上了句号。如今的欧洲实际上已不存在帝国。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因此如今的英国、荷兰、西班牙、瑞典等国君主都称国王。其实在国王所统治的王国之下还有公爵统治的公国、侯爵统治的侯国、伯爵统治的伯国......如今的欧洲还存在着卢森堡、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安道尔四个公国。公国的君主就不该称国王了,而应当称之为大公。不过这里面摩纳哥比较特殊:汉语中一般将摩纳哥君主翻译为摩纳哥亲王。公国的君主不称国王,那么他们的妻子自然也不称王后。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一般来说公爵独立建国就称大公,而附属于某个王国就只称公爵。卢森堡、安道尔等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独立国家,所以这些国家的君主就称为大公。卢森堡、安道尔等国的大公在爵位上与英国王室的剑桥公爵、约克公爵是平级的,但他们是独立国家的元首,而剑桥公爵、约克公爵就不是。既然国王的妻子被称为王后,那么汉语在翻译公爵夫人的头衔时往往就使用相对低一级的“王妃”头衔。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各种国家君主所使用的称谓是?

世界上现有约30个君主国,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各国对君主的称谓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国家都将君主称为国王或女王,包括英国、马来西亚、泰国、沙特阿拉伯、丹麦等。在亚洲,文莱和阿曼君主都被称为苏丹,日本君主被称为天皇,欧洲的卢森堡称为大公,摩纳哥称为亲王,列支敦士登称为公爵

英国王室和日本天皇「为什么英国君主称国王日本君主称天皇卢森堡君主称大公」

各国首领的称呼是什么

元首,国王,大公,总统,总理,主席,苏丹,埃米尔,大致就是这些了
国家元首指共和制、联邦制的总统、国家主席等和君主制的皇帝、国王等。可能握有实际权力(比如美国总统等),也可能只是礼仪性的(比如英国的国王,中国的国家主席等)。
各国国家元首的名称和产生方式不尽相同。古代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的元首,通常由世袭产生,集国家权力于一身,人们称之为国王、皇帝、国君等。到近现代,在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如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等国称国王,卢森堡称大公,科威特称埃米尔,都由世袭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英联邦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名义上由英王担任,实际上是由英王任命的总督代行该国国家元首的职能。在共和制国家,国家元首一般称总统或国家主席;其中,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称国家元首为国务委员会主席、革命委员会主席、执行委员会主席等。它们通常按宪法规定,由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
各国国家元首的职权由各国宪法规定。一般有:公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召集议会权,外交权,统帅武装部队权,赦免权,荣典权等。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享有礼仪上的特殊待遇。由于各国政体不同,国家元首行使的实际权力也不尽相同。在实行内阁制的国家
,元首一般不直接掌握国务实权,只以国家的名义,从事一些象征性和礼仪性的活动,因而被称为虚权元首。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元首为国家最高政府首脑,对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均负有实际的直接的责任,拥有很大权力。根据国家元首组织构成的不同,国家元首分为个人元首和集体元首。在大多数国家,国家元首由个人担任并行使其职权的,为个人元首。有些国家,国家元首的职权由集体行使,为集体元首

如圣马力诺共和国的国家元首由具有同等权力的2名执政官共同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元首的职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联合行使。
纳粹党将其党魁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称为“元首”;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几年之后,总统兴登堡陆军元帅年老病故,希特勒废除总统一职,元首兼帝国总理成为最高头衔。二战结束后,德国元首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