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年,农历戊申年,中国东汉灵帝刘宏建宁元年。
中文名
168年
时间
公元168年
意义
中国东汉灵帝刘宏建宁元年
大事记
段颍大破东羌
纪年
农历戊申年

168年大事记

段颍大破东羌

建宁元年(168)春,灵帝从护羌校尉段颍所请,发骑兵五千、步兵一万、车三千辆,命其讨伐东羌(指靸居内地之羌)。于是段颍率兵万余人,带十五日粮,从彭阳(今甘肃镇原东南)进军,直指高平(今宁夏固原),与先零诸羌大战于逢义山(今宁夏固原附近)。时羌人兵势甚盛,段颍命军士持长镞利刃、张劲弩,又列轻骑于两翼,激励将士说,现离家数千里,进则事可以成功;退则必死,大家努力向前,争取功名。遂身先士卒,大呼冲入敌阵,士卒随后冲击,大败诸羌,斩首八千余级,获牛、马、羊二十八万头。汉廷以破羌之功,拜段颍羌将军,并调金钱、彩物为其军费。当年夏,段颍再以轻骑追击先零羌,日夜兼行,于奢延水(又名无定河,今陕西榆林)、落川(今奢延水南)、令鲜水(今甘肃张掖附近)等地连破羌军,随后又与羌军大战于灵武谷(今宁夏贺兰西北),终于大破先零羌,段颍乘胜进军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于是先零羌基本平定。其残余四千余落,散入汉阳郡(今甘肃甘谷东南)山谷之间。次年七月,段颍继续进军,向散居于汉阳一带的东羌发动进攻,连战连胜,最后将羌人包围于山谷之中,段颍命骑司马田晏、假司马夏育率兵七千,司马张恺率兵三千,分二路乘夜上山袭击羌人,自己率步骑正面进攻,遂大破羌军,斩羌人渠帅以下一万九千余人,获牛马牲畜、帐篷等物不计其数,于是东羌平定。段颍以功封亲丰县侯,食邑万户。

乌桓大人称王

建宁元年(168),乌桓诸大人纷纷称王,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东南)难楼大人,有众九千余落,辽西郡(今辽宁义县西)且力居大人,有众五千余落,皆自称王。又辽东郡(今辽宁辽阳)苏仆延大人,有众千余落,自称峭王,右北平郡(今河北丰润东南)乌延大人,有众八百余落,自称汗鲁王。

疏勒和得自立为王

建宁元年(168),西域疏勒国和得杀汉廷册封的疏勒王、汉大都尉臣磐,自立为王。

窦武、陈蕃谋诛宦官

建宁元年(168),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以其父大将军窦武辅政,前太尉陈蕃为太傅,与窦武共参朝政。陈蕃随之起用李膺、杜密、尹勋等党人入朝执政。窦武、陈蕃皆尽心尽职,欲有所作为,但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人互相勾结,诌事太后,扰乱朝政。当年八月,窦武、陈蕃与尚书令尹勋等人商议尽诛宦官,以清朝政,并乘日食之机请尽杀宦官,但太后不同意,只允许杀宦官中有罪者。此后,窦武先后杀掉中常侍管霸、苏康,又不断请太后诛杀曹节、王甫等人。陈蕃也同时上疏恳求,太后不许。九月,窦武出宫还府,宦官先发制人,曹节诬陷窦武、陈蕃等人谋废灵帝,大逆不道,拥灵帝出殿,逼迫尚书作诏书,假灵帝之命收捕窦武等人,同时又派兵劫持太后,夺走皇帝玺绶。窦武不肯受诏,召北军五校兵士数千人,宣称宦官谋反,准备向宫内进攻。于时陈蕃率官属及太学生八十余人,手持兵刃至皇宫,大声为窦武诉冤。王甫命卫士将陈蕃抓住,随即杀死。这时,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刚刚被征还京师。曹节以张奂不明真相,假传圣旨,命其随少府周靖率五营卫士讨伐窦武。王甫等人又率宫中虎贲、羽林武士千余人,与张奂等合兵,与窦武对阵。王甫命其兵士向窦武军喊话,说窦武谋反,要他们赶快投降。北军将士本就惧怕宦官,又见其兵盛,渐渐归降王甫军。窦武见大势已去,自杀而死。窦武、陈蕃谋诛宦官不成,皆以身死。于是曹节、王甫收捕窦氏宗族宾客,将窦太后迁于南宫,公卿朝臣曾为陈蕃、窦武门生故吏及二人所荐举者,皆免官禁锢。曹节迁长乐卫尉、封育阳侯,其手下六人封列侯、十一人封关内侯,宦官完全控制了朝政。

168年逝世

陈蕃死

建宁元年(168)十月,太傅陈蕃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事败被杀。陈蕃(?—168),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以举孝廉入仕,为郎中不久因母丧弃官而归。后以太尉李固表荐,拜议郎,又为乐安乐太守。时大将军梁冀专权,请托于陈蕃,陈蕃不听,反将来使打死,以此得罪梁冀。贬为修武令,后迁为尚书。又因得罪权贵,出为豫章太守。不久,再次入朝为尚书,又因直言进谏,免官归。此后历任议郎、光禄勋、尚书仆射、太中大夫等职,在官以清直守正,不附权贵著称。延熹八年(165),迁太尉,始为三公。不畏权势,屡次上疏请求赦免因得罪宦官而入狱的刘瑨、成质、翟超、黄浮等人。延熹九年,李膺等人因“党人”入狱,陈蕃上疏劝谏,言辞激烈。桓帝大怒,以辟召非人的罪名将蕃免官。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以陈蕃任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参朝政,与窦武谋诛宦官,事泄,宦官曹节等人假传灵帝诏收捕窦武。这时,已七十余岁的陈蕃与官属及太学生等八十余人手提兵刃至皇宫为窦武诉冤,被宦官王甫杀害。

窦武死

建宁元年(168)十月,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事泄,发北军五校将士数千人与宦官王甫等人对阵,北军将素畏宦官,又其兵势甚盛,陆续投降宦官,窦武势穷,自杀而死。窦武(?—168),字游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其长女于桓帝延熹八年(165)被选入宫,先为贵人,后立为桓帝皇后。遂以外戚先后任郎中、越骑校尉、城门校尉等职,又封槐里侯。窦武为官清正廉洁,常辟举名士,举荐人材,平时得朝廷赏赐,常散给太学诸生。永康元年(167),司隶校尉李膺等因“党人”事下狱,窦武上疏请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为李膺等人诉冤。桓帝死,窦武与窦太后迎立灵帝,以大将军辅政,窦武素来痛恨宦官,遂起用党人李膺等,并与太傅陈蕃谋诛宦官,后其事泄漏,终与宦官刀兵相见,事败自杀。宗族、宾客、姻亲悉被收捕,家属被徙至边地。

太尉刘矩死

建宁元年(168)十一月,太尉刘矩以灾异免官。刘矩字叔方,沛国萧县(今属安徽)人,以举孝廉入仕,任雍丘令,在职以礼让教化为治,迁尚书令。时大将军梁冀专权,刘矩性格正直,不愿阿附权贵,出为常山国相,可任从事中郎、尚书令、宗正、太常等职。延熹四年(161),代黄琼为太尉,始为三公。与黄琼、司徒种暠等尽心朝政,天下号称“贤相”,后以蛮夷复反之事免官。灵帝(168—189在位)即位,复为太尉,不久又以日食免官,后终于家。

栾巴死

建宁元年(168),议郎栾巴上书极谏,为窦武、陈蕃二人辩冤。灵帝大怒,将其收付廷尉,栾巴自杀而死。栾巴,字叔元,魏郡内黄(今属河南)人。顺帝时历任郎中、桂阳太守、议郎、守光禄大夫、豫章太守、沛国相、尚书等职。在官甚有政绩,后因得罪梁太后免官。灵帝即位(168),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辅政,复征拜为议郎。窦武、陈蕃谋诛宦官不成被杀,栾巴以其党被贬为永昌太守,辞病不行,遂上疏为窦、陈二人理冤,随之下狱死。

周景死

建宁元年(168)四月,太尉周景病死。周景(?—168),字仲飨,庐江舒县(今安徽江西南)人。以辟大将军梁冀府入仕,历任豫州刺史、河内太守、将作大匠等职。在职好贤爱士,荐拔人材。梁冀伏诛后,以故吏冤官,复拜尚书令,迁太仆、卫尉等官。延熹六年(163),代刘宠为司空,初登三公之位,与太尉杨秉奏免贪官五十余人,为天下称颂。后代陈蕃为太尉。建宁元年病死。

司空王畅免官死

建宁元年(168)八月,司空王畅以灾异免官。王畅(?—169),字叔茂,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西北)人。少举孝廉不就,后应大将军梁商辟举,四迁至尚书令,出为齐国相,征拜司隶校尉,转渔阳太守,任职以严明著称,后以事免官。复拜尚书,又为南阳太守。南阳为东汉帝乡,素为贵戚聚居之地,号称难治,历任太守多不称职。王畅到职,严正威猛,贵戚有劣迹者,皆依法惩治。时南阳郡中豪族奢靡成风,王畅布衣敝车,以正清廉之风。后征拜长乐卫尉。建宁元年,迁为司空。数月之后免官。第二年死于家中。

168年文化记事

安清译佛经

桓帝建和二年(148),安息国(今伊朗)沙门安清自敦煌至洛阳。安清本安息王太子,幼以孝行著称,聪敏好学,尤好佛法。继父为五,不久让位于叔父,出家修道,游方诸国。至洛阳学习汉语,翻译梵文佛经。自元嘉元年(151)至灵帝建宁元年(168),先后译成《五十校计经》、《七处三观经》、《普法义经》、《人本欲生经》、《修行道地经》等数十部,多为小乘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