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春节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春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辞旧迎新的一个节点,当然了,在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在说春节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一个节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春节期间,孩子们都会燃放烟花爆竹,而这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在当时的古代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具体是怎样的呢?

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

在农村,下午吃过团年饭,送完灯,然后就等到12点放鞭,这叫除夕守夜。除夕是腊月最后一个晚上,是辞旧迎新,万象更新的节日。与中秋、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那么,为什么大年三十的晚上叫除夕呢?历史上,最早提及“除夕”这词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而除夕节日的由来,《吕氏春秋·季冬记》中有明确记载,人们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而在民间,除夕之名与“七郎射夕”的故事有关。

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

相传有个妖怪叫“夕”,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漂亮的女孩,晚上就会去糟蹋她,之后还要吃掉女孩,虽然老百姓对它恨之入骨,却没有任何办法。有一个叫七郎的猎人,箭法非常出众,喂养的猎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乡亲被“夕”害惨了,就决定除去它,于是带着猎狗到处找“夕”。

七郎找了许久都没找到,原来,“夕”白天不会出来,等到太阳下山后,才出来害人,到三更半夜又不见了,因此,没有人知道它躲在哪里。这一天刚好是腊月三十,七郎来到了一个小镇,人们都在高兴的准备过年,七郎认为这么大的镇子,女孩肯定不少,说不定“夕”就会来。于是七郎就与镇上的老人商量,天黑后大家不要睡觉,找一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地敲打,因为“夕”最怕响声。果不其然,这天晚上“夕”真的来了,它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这家人立刻敲响盆盆罐罐,随后,全镇上的人都跟着敲打。

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

“夕”吓得四处乱窜,被七郎发现了,立即放出猎狗缠住它,自己则拉开弓箭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自此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定为“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鞭炮,意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