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影视剧当中,都有一些我们很熟悉的道具,比如听起来就很厉害的“免死金牌”,但实际上真正到了该死的时候,谁也拦不住皇帝的命令。还有一个,“尚方宝剑”,好像真的可以做到代替皇帝的地步,有尚方宝剑在,就没有不能执行的命令。那么,在真实情况下,尚方宝剑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尚方宝剑到底是干嘛的?
1.在看很多电视剧中尤其是宋朝和明朝相关的影视剧,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忠臣被奸臣陷害,就快要被人头落地的千钧一发时刻,突然有一个人匆匆赶到并拿出一把剑,大喊一声说“尚方宝剑在此,见剑如见天子,还不跪下。”顿时众人跪下,忠臣最终得到解救,坏人也得到应有的下场。
又如在戏剧中,某一清官面对奸臣毫无办法时,突然奇迹般拿出一把宝剑,“先皇御赐宝剑,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话说这一把尚方宝剑是什么剑,威力这么大,可以打帝皇?
先了解一下尚方宝剑的来历,据记载,秦汉时期有一个叫尚方的部门,是负责打造兵器的,但打造的兵器不是平常军械,而是皇室御用的兵器,故打造的剑也叫尚方宝剑。通俗点来说,尚方宝剑就是皇帝的佩剑,在封建礼法的熏陶下,尚方宝剑附有皇权的色彩也就不难理解了。尚方宝剑一开始不叫尚方宝剑,在汉代叫做“尚方斩马剑”,顾名思义锐利程度可以斩断马。
在电视剧《包青天》中,为民除害的包拯就有一把尚方宝剑,每当奸臣有额外势力保护不能执法时,就动用尚方宝剑就地正法。可以看出尚方宝剑断案的一个特点就是案件主要证据确凿,无需呈报皇帝,包拯可以便宜行事,先斩后凑,然而在这之前,尚方宝剑是没有先斩后奏的权力的,仅仅是作为皇帝的佩剑,身份的象征。古人喜欢佩剑,但不是你想佩就佩的,你得有资格,不是随便抓把剑往身上一挂你就有面子了,佩剑也分三六九等,据考证,隋唐时期不同身份的人对其佩剑有了划分,一品官玉剑,二品官金剑,三品官银剑,等级再往下就是佩木剑了。
2.宋朝之前尚方宝剑都是帝皇作为赏赐物赐给有功之臣,没有掌握生杀大权,那时的尚方宝剑还没有什么名气,开始有名气是在宋朝,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建立宋朝,对一些高级将领御赐尚方剑,这些将领拥有“如朕亲临,违法专杀”的权力。据宋代《武经备要》记载:“本朝之制,大将每出讨,皆给御剑自随,有犯令者,听其专杀。”然而,宋朝对尚方宝剑的使用采取慎用、军用的原则,权力也受到一定限制,如《宋史·陈执中传》记载,赵匡胤赐大将曹彬尚方剑时吩咐:“副将以下,不听命者可斩”,只可斩副将以下。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经济相当发达,但军力孱弱,文官的级别比将官高,为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现象,大将领军出征常常也派文官或宦官监军,如果有一些将领还不听监军指挥,这时就要御赐的尚方宝剑出场了,监军持有尚方宝剑可以代表天子发号施令,你武将有再大的能耐也没办法跟皇帝作对吧?除非不想混了,想造反。
在司法领域宋朝并不施行尚方剑,包拯使用的是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分别杀不同类型的罪犯,所以说包拯不会有尚方宝剑,更不会出现包拯凭借尚方宝剑斩杀奸臣,只不过是人们一种理想化产物,影视剧渲染而已。
3.尚方宝剑真正开始象征专断权力是在元朝,忽必烈赐给道士张刘孙一把尚方宝剑专管祠事。鼎盛时期是在明朝“万历三大征”时期,并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公元1592年,宁夏哱拜叛乱,万历赐尚方宝剑给魏学曾督战,有便宜行事之权,组织和指挥都得到统一,此战明军完胜。此后尚方宝剑频繁出现。
明朝和宋朝有很多相似之处,明朝也是文官权力较大,可以随便弹劾武将。明朝后期,烽烟四起,内忧外患十分严重,既要镇压农民起义军,又要防御后金劲旅。然而明军内部指挥却十分混乱,各自为战,很难起到效果,为了统一指挥,明朝通常派遣大学士统一指挥,这就是督师,大名鼎鼎的袁崇焕,孙传庭就是督师之位。但那时很多将领拥兵自重,不会那么容易就听一介书生之语,所以明皇帝常常赐尚方宝剑增加督师威信,可以先斩后奏。但也不是意味着可以滥用职权,也要讲究证据、法律,不能看谁不顺眼就劈了他。袁崇焕的死因罪状中有一条就是他利用尚方宝剑和矫诏擅杀了毛文龙。
尚方宝剑在很多朝代就有了,却没有成为一种制度,也仅限用于军事,到了明朝却成为了一种制度,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前期镇压农民起义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吸引了明皇帝,到了崇祯时期,他企图用这招杀手锏挽救,频繁赐剑,但对于病入膏肓的帝国来说已经无济于事。
除了明、宋两朝的尚方宝剑有一定的专杀能力之外,其它朝代的只是皇权象征,清朝压根就没有尚方宝剑,但不可否认,很多人都将尚方宝剑作为正义的化身,希望拥有一把宝剑斩杀奸臣、小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电视剧中我们只看到清官有尚方宝剑,大奸大恶之人没有。《前汉书》记载,朱云上书皇帝说:“臣原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刘伯温也说过:“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奸赃。”
南宋的宋理宗时候太学生刘黻上书,要赶陈垓、蔡荣出朝廷,不然“异时虽借尚方剑以砺其首,尚何救于国事之万一哉。”可见尚方宝剑已成为一些忠臣斩杀奸臣的理想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