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在人们的心中,早就已经和屈原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了,而对于屈原,很多人的印象或许只是停留在课本上,说他是一位爱国诗人,高洁,不与人同流合污,但其实这些都是别人将他们的评价施加在自己身上,如何要去评价一个人,需要看他的生平。那么,如果从屈原的经历来看,你是否真的了解屈原这个人呢?

端午节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真的了解过屈原吗?

端午节,很难不想起屈原。或许是因为他,我们才有三天小长假?又或许,屈原跟端午节和粽子根本没半毛线关系?这些问题暂且不讨论,我们先来看看被流放的屈原的一生。

屈原的前半生,是幸运的。公元前340年左右,屈原出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那时候,楚宣王去世,楚威王即位。

这父子俩,共同经营出了楚国最鼎盛的“宣威盛世”,直接威胁到年轻气盛的秦国。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三户,指的是楚国的三个大氏,也是楚国的政权掌控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姓——芈。

我想,若不是因为《芈月传》,很多人是不会念这个芈(mǐ)字的。话说回来,那时候的“姓”和“氏”是分开的。同族一个姓,社会地位不同,才有不同是“氏”。屈原厉害的地方在于,屈是他的“氏”,其实他跟楚国王帝一样,都姓“芈”。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而不是芈原。跟王帝同姓的屈原,天生就是贵族中人。跟今天千万考生奔赴考场不同,在没有高考的年代,当官就靠拼爹。

屈原出身好,又有才华,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楚国的左徒。左徒,相当于王帝的左膀右臂,跟今天的副总理差不多。屈原值得炫耀的资本可不仅是官职,主要还在于颜值。他少年时代便英俊不凡,大概长易烊千玺这般模样。

端午节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真的了解过屈原吗?

从《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又可以大概揣摩屈原的样貌: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美男子一枚,衣品也绝对比别人好,引领楚国时尚潮流。

屈原的帅气和自恋,近乎狂妄:众女嫉余之娥媚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意思是,女孩们爱慕我的容颜,又得不到我的宠幸,才会因爱生恨,说我风流不检点。言外之意是:帅是我的错吗?

还有一次,少年屈原去旅游,因为太美被一群人驻足围观。就跟现在小鲜肉走到哪,被粉丝追到哪一样。这是得有多帅啊。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这话用在屈原身上,最合适不过。才二十出头,他就开始着手改编了楚国民间祭祀乐歌,编录为《九歌》。青年屈原,背负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名声和压力。

当时“战国七雄”的形势是,曾经最大最强的楚国逐渐衰落,新锐势力秦国迅速崛起。秦国虎视眈眈,吞并六国志在必得。落后就要挨打,楚怀王和屈原眼前只有两条出路:一是联盟抗秦,二是变法图强。

端午节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真的了解过屈原吗?

素来爱民如子的屈原,拿着冲锋枪冲在了这两条路的前方。先是出使各国,召开轰动一时的G6峰会,试图说服各国首脑联盟抗秦,推举楚怀王当盟主。大会并没有达成共识,首先站出来捣乱的是来自魏国的张仪。

这个张仪,跑去投靠秦国,到处破坏G6友好合作关系,还靠一张嘴皮子游说G6加入秦国。时光匆匆,此路不通,屈原只能实行B计划:改革变法。搞了三年变法,把楚国的旧体制改了一个遍,也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屈原没能逃过被益集团谗陷、打压的命运,惨遭降职流放。位高权重的左徒,被贬为三闾大夫,管文化和教育,没什么实权。后来虽然得到了平反,但很快又被流放江南。这一次,一直流放到他生命的终点。

杜甫在怀念李白时说过一句话:文章憎命达。意思是说,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这话又何尝不是对屈原的总结呢。在流放途中,失落又愤懑的屈原写下了将近2500字的长篇抒情诗——《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记不得《离骚》写了什么的人,看到这些金句仍会心头一震。只因想起了中学时代最怕看到的那句:阅读并背诵全文。

中学时“阅读并背诵全文”的《离骚》究竟有多厉害?我们先从“楚辞”讲起。

端午节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真的了解过屈原吗?

屈原在文学史上很大的贡献在于,他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楚辞。简单来说,楚辞就是带有“兮”字的诗歌体裁,比如我们熟悉的这一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因为楚辞的发源和最高成就都是《离骚》,所以楚辞也叫“骚体”,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很是“风骚”。“风骚”这个词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可能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到位。所谓风,就是《诗经》里“风雅颂”的“风”;骚,指的就是《离骚》的“骚”。

武侠江湖中,有“南慕容北乔峰”的说法;古代文学江湖中,则有“南诗经北离骚”之说。也就说,一部《诗经》,一部《离骚》,都是文坛的殿堂级神作。那么“风骚”显而易见,就是就是赞美文才和文学作品的最高等级。

所以当时的诗人也叫“骚人”,如果说一个人风骚,不是骂你,而是说你这个人文采一等一,绝对流弊!屈原,大概是第一个称得上“风骚”的男人。多年之后的唐朝,李白和杜甫分别高举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面大旗,还得感谢屈原。他才是浪漫主义的开宗立派之人,也是该流派的掌门人。

屈掌门的“骚体”有多重要呢?根据这种文体,后人衍生出了赋、骈文,也才有了汉乐府,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散文,都受楚辞的影响。或者这么说吧,屈原是中国文学祖师爷级别的人物。

端午节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真的了解过屈原吗?

公元前278年,那是一个冬天。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站在汨罗江畔,老泪纵横。“啊,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说完,老人毫不犹豫抱着一块大石头,跳下了浑浊的汨罗江。

风萧萧兮易水寒,骚人一去兮不复还。这位投江老人,就是屈原。但屈原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他死后百年,即公元前176年的一天,湖南汨罗江边。一个24岁的年轻人面对滔滔江水,突然想起了屈原。“宝宝和屈原好像,都是忠心耿耿,都是报国无门,都受权贵排挤,宝宝委屈!”想到此,年轻人写下了一篇《吊屈原赋》。

这个人就是贾谊,中学课本上《过秦论》的作者,是不是很厉害?更厉害的还在后头。贾谊的这篇《吊屈原赋》,首开一家之言,从那以后,汉代的一批文人骚客纷纷端起笔墨,写下了众多“吹捧”屈原的美文。论屈原的众多粉丝中,贾谊绝对是元老级铁粉。

又过了70年,又一个粉丝读了无数遍《离骚》《天问》《招魂》以及《吊屈原赋》。他经常到长沙调研采访,每每来到汨罗江边,想到屈原和贾谊就暗自垂泪……后来他在撰写《史记》时特地留了一个位置,把屈原和贾谊放在一起,写了一篇《屈原贾生列传》,成为后世研究屈原最重要的史料。

这位粉丝是谁,恐怕不用我说了吧。经过贾谊和司马迁等大V的联袂推荐,屈原算是火了。当时,江湖上刮起了一阵学习、模仿屈原的复古风。这时候又一个大V加入了屈原粉的行列,他叫刘向。

端午节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真的了解过屈原吗?

他将屈原的作品,连同那些模仿屈原的作者,如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作品一共16篇,汇编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一出,“骚体”得到广泛普及和传播。只是屈原作为鼻祖,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独领“风骚”数百年。

时间来到空气中都充满诗意的唐朝,屈原老师被捧上神坛。有人曾统计说,唐朝有近50位诗人,留下过70多首歌颂屈原的作品。刘禹锡一生被贬无数,巧的是经常被贬到屈原流放过的地方。所以每到这些地方,他继承了屈原“骚怨”的传统,但这样的遭遇倒也成就了他的创作。

屈原不是写过一首《天问》嘛,全诗374句,问了172个很玄乎的问题,历朝历代没人答得上来。柳宗元为了向偶像致敬,专门写了一篇《天对》,对这172个问题一一作答。这波操作,绝对是追星中最溜的。

说到唐诗,怎能少了李白。李白和屈原,文体和文风虽然有所不同,但精神内核是一样的,那就是浪漫主义。李白大概也是屈原最忠实的粉丝,经常在文章里各种提及屈原。他被唐玄宗流放后,彻底放飞自我,三次来到楚国故地,探寻屈原的足迹,也写下了著名的那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

不仅如此,他还将屈原的“骚体”发扬光大: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端午节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真的了解过屈原吗?

是不是继承了屈原的“风骚”衣钵?李白的好基友杜甫自然也少不了,他尤其喜欢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句,灵感多半来源于屈原在《山鬼》中的“风飒飒兮木萧萧”。

王维的模仿则更简单粗暴,他曾写过一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追本溯源,我们在《楚辞》里找到了这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若是放在今天,王维的操作难免有洗稿的嫌疑。

到了宋代,苏轼把对屈原的膜拜推向高潮。苏轼被贬时,经过屈原生活过的旧地,同情屈原,也感慨自己的命运,苏轼含泪写下《屈原庙赋》。他曾在文章里说过: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唯屈子一人尔。我苏轼就算写一辈子文章,也不及屈原老师的万分之一啊。这马屁,真香。

屈原去世2300年后的今天,关于他的讨论从未停止。只不过这场讨论变得更加复杂,似乎什么地方变了味。

有人说,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屈原这个人物;有人说,屈原不是爱国诗人,不是殉国而死;还有人说,屈原是同性恋等等,不一而足。

端午节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真的了解过屈原吗?

现在的编剧为了营销,脑洞大开,给屈原老师强行加戏:屈原和楚怀王、郑袖上演了一番三角恋,郑袖是楚怀王的爱妃,也是一个醋坛子。屈原和楚怀王走得太近,打破了醋坛子,最后被流放乃至沉江……

前面我们说过,屈原在文学兴盛的唐代是神级人物,传说还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沉江的,所以唐朝为了纪念屈原,很多地方就把端午节和屈原联系起来。

今天随着历史学家们的深入研究,一个主流结论是:端午和粽子不是因为屈原才有的。所以不管有没有屈原,端午小长假都会有。但如果非要用屈原老师来加持端午节,我觉得也挺好;想必屈原他老人家知道,也不会反对。

我们姑且认可屈原是自杀投江的,他在汨罗江自杀是殉国之死,这样就符合了他作为一个爱国诗人的要求。毕竟,我们是需要某种信仰的。至于历史上的屈原到底存不存在,屈原是流放还是漂泊,屈原死于自杀还是谋杀……(此处省略n个问题)

如果读懂以上全部,这些问题已经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