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做官这件事情,在古代啊其实如果顺风顺水的还行,如果遇到一位明君也还行,但是如果遇到了那种昏庸无道的那就会很悲剧了,所以有的人就会选择辞官回家养老了,但是作为朱元璋是绝对的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因为朱元璋表示只要是隐居不做官的人都会处死抄家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揭秘看看吧!

朱元璋为什么要处死抄家隐居不做的官的人?

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种人,他们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却不愿意出仕做官,隐居于乡野山林,人称称其为隐士。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隐士,比如陶渊明、林逋、孟浩然、唐寅等。隐士历朝历代都有,但是在明朝初年,隐士的数量却急剧减少,这和朱元璋有着直接的关系。

隐士之所以归隐山林,原因很多,但大多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他们不愿意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厌倦了尘世的争斗,因此宁愿甘老林泉。但千万别小看这些隐士们,他们往往具有极大的能量,特别是天下大乱之际,许多隐士们纷纷出山创造了无数奇迹,比如诸葛亮、刘伯温。

朱元璋为什么要处死抄家隐居不做的官的人?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最终朱元璋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在成为皇帝,急需各种人才来治理国家,因此他制定了推举人才的制度,即由地方官员推举当地名士入朝为官。特别是在封建时代,皇帝要稳定自己的统治,必须与文人士大夫治理天下。

这时候,有人向朝廷推荐了苏州府的两位人才,他们分别叫姚叔润、王谔,两人是当地的儒学大家,精通四书五经,享有盛誉。朱元璋闻讯后,按照规矩让吏部下文书给苏州府,让当地官员送两位人才赴京。朱元璋原打算让两人做官,分理庶务,但中间却出现了问题。

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做官的,特别是在朱元璋手下做官,掉脑袋的风险极高。姚叔润、王谔这俩人找到了苏州府当地的官员,打过招呼后,“因循破调,不行赴京”。结果朱元璋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将两人处死抄家。对此朱元璋还引经据典,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更是定下一个规矩:

  • “寰中士夫不为君用,是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

  • 在朱元璋统治期间,还发生过一件比较重大的案件,即“秀才断指”案。话说广信府贵溪县的夏伯启叔侄是当时的儒士,颇有名望,结果叔侄两人也被当地官员选中,推荐给了朝廷。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叔侄两人无意于功名利禄,坚决不去。

    朱元璋为什么要处死抄家隐居不做的官的人?

    为了表明自己绝不当官的心志,夏伯启叔侄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举动,他俩自断左手大拇指。地方官也不敢强迫了,只好如实上奏,朱元璋闻讯后,龙颜大怒,作出了一个反常的举动,他竟然撇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以九五之尊亲自审问这俩乡村秀才。

    朱元璋虽然不讲理,但他还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他在审理时提出,“尔所以不忧凌暴,家财不患人将,所以有所怙恃者,君也。今去指不为朕用,是异其教而非朕所化之民”, 就是说你今天能安居乐业,是靠朕罩着。如今你断指不为朕所用,所以就不再是朕的臣民。最后朱元璋做出八个字的判决:“尔宜枭令,籍没其家”。

    参考资料:1.《明史》;2.《大诰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