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大家对他实在太熟悉了,其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多不胜数,其忠君爱国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但是有时候民间传说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大多数民间传说由于主观的印象对一个人过于“神化”,今天我们就通过历史客观的评价一下岳飞这位伟大的人物,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岳飞。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说岳全传》中所记载的岳飞,带有一定有神话色彩,书中所述,岳飞,字鹏举,前身为佛祖护法大鹏金翅明王,因啄死女土蝠,被贬下红尘,投胎到河南汤阴县岳家庄。自幼聪颖好学,后认周侗为义父,学习武功以及兵法韬略,巧得沥泉枪,并择取非同一般的坐下马;在京师考武状元时,又枪挑小梁王,触忤权贵,如此等等,这些都为这位“身先士卒常施爱,计重生灵不为名”的国家栋梁以后建功立业作了很好的铺垫。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和文武韬略,所以在南宋王朝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毅然应征抗金,并一再排除奸臣的陷害干扰,为国杀敌,屡建奇功。八盘山、青龙山、爱华山一系列战役,岳飞都是以少胜多,大败金兵。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

现代人对岳飞的误解莫过于:说岳飞过于刚直以致不知变通、政治敏感度低、情商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同僚关系不好。但实际上,如果真的肯翻一翻史料,真的愿意把目光从岳飞这个焦点人物身上移开,去认真了解一下其他同时代抗金名将和大臣的生平的话,真实的岳飞是文武双全,战功卓著,军事才华突出,为人刚正,私德近乎完美;但绝不是“不容小人”,更不狂傲,政治敏感度也不低。相反他政治眼光远大,政治嗅觉也极为灵敏;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独立领军后更是温和、恭谨而且谦逊低调到了几乎有些自我压抑的程度,所谓的“循循如书生”“时人至今号为贤将”。——这是当时人对岳飞的评价,也是迄今为止对于岳飞为人的主流评价。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善武

岳飞自幼颇负气节,熟读《孙吴兵法》(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左传》,拜师周同,习得骑射;拜师陈广,精通刀枪。其少年时可“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

《金佗续编》中记载,岳飞面对数十万大军,

“贼魁出斗,某驰骑独往,奋大刀劈之,自顶至腰分为两,数万众不战而溃。”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活简朴

岳飞身上常常粗衣布衫,和士兵同住茅屋军帐,同甘共苦。乐善好施,常常拿自己私人财产补贴军用。曾经高宗要为岳飞建立宅邸,岳飞婉言辞谢“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周同病故后,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会亲去师傅墓碑祭奠;1122年,岳飞应征入伍军队,表现突出成为“敢战士”的一个分队长,同年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军队,回到家乡为父亲守孝;

1126年,金人入侵,烧杀抢掠,岳飞心中愤慨,意欲投军但家中老母年迈,兵荒马乱家里无男性无法自保,便埋藏想法与心中侍奉母亲。可岳母深明大义,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勉励岳飞,于是岳飞离别亲人,投身抗金。

岳母病故,岳飞与长子岳云赤足亲扶灵柩千里,葬母亲于江州庐山。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治军严谨

岳飞可称古人治军典范,所部“岳家军”为世代世人称道。岳飞治军:贵精不贵多;严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共苦。战斗力更是“皆可以一当百”。金人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足以见得岳飞治军之高。

文采横溢

《满江红·怒发冲冠》、《小重山》等诗词足以见得,而且他爱好读书,习得一手好书法,当时称之“室有邺架、字尚苏体”,平日岳飞喜欢和文人墨客交往。《小重山》中岳飞借琴弦抒发自己报国之志,期得明君的无声呐喊表达淋漓尽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每每看到这句诗,不禁想要赞叹一声,岳武穆真大丈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