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总是能够吸引很多人,这段时期能够被拿出来进行讨论的事情太多了,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势力范围很多,涌现出来的人也非常多。但是有些人发现一个现象,好像大多数时候讨论的,都是属于三国前期,广义上的三国时期,从黄巾起义开始算起,而后期好像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人物,像是一种人才凋零的局面。那么,事实当真是如此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三国后期为什么人才凋零?三国后期真的没有人才吗?

说起三国,几乎无人不晓。如果分为前后期,应该以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东征失败为界,这时候天下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但是,三国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前期英雄辈出,后期人才凋零。其实,并非如此,后期比前期一点不逊色。

论战事,邓艾段谷破姜维,两人抢地利夺天险,几番你来我往,战机的把握和战场的指挥都精彩绝伦。如果不是胡济援军失期未至,姜维未必会输。后来姜维闪电行军,急行500公里,躲闪邓艾追兵,驰援剑阁,挡住了钟会10万大军。如果没有邓艾兵行险招,钟会必然无功而返。

三国后期为什么人才凋零?三国后期真的没有人才吗?

论政争,东吴的权谋斗争可谓惊险刺激,远超现代任何一部宫斗戏。孙权骂死陆逊、赐死朱据,开孙吴流血政争先河。之后孙峻图谋诸葛恪,又有孙休清算孙綝,再有孙皓屠灭濮阳兴、张布。基本上是一朝天子一场杀戮,这还没有提各地方大族的勾心斗角。

论谋略,司马家族的夺权之路,可谓巧取强夺,每一步都蹚着血,步步都要杀人。先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处死曹爽,赚得曹魏大权。再是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废曹芳杀曹髦,借吕安案杀嵇康,吓得天下名士不敢妄议。

三国后期为什么人才凋零?三国后期真的没有人才吗?

三国前期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处于乱世,冒出了许多在逆境中绽放光芒的英雄,比如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三国后期虽然乱世,却也是偏安一方的治世,既像春秋又像战国。哪怕政治环境最稳定的蜀国,内部也并不平稳,荆州人、益州人、东州人各有矛盾,费祎、谯周、姜维等人各有计较。

与三国前期相比,三国后期更加险恶惊悚,少了些好听的英雄故事,多了些沉重的政客故事。于是罗贯中减少了三国后期的篇幅,而是将笔墨都倾注在姜维身上,所以就让人觉得三国后期人才凋零。

三国后期为什么人才凋零?三国后期真的没有人才吗?

其实后三国各种阴损毒辣的谋士、韬略满腹的大将、血腥残暴的政治厮杀,甚至是舍身赴死的刺客,比前三国一点不逊色。而大家之所以觉得后三国人才凋零,因为罗贯中没费太多笔墨描写后三国,所以给人印象那会儿人才少。

而且若论政治斗争的惨烈程度,更是汉魏吴立国之初无法比拟的。

论战事,邓艾段谷破姜维,两人几番抢地利夺天险,你来我往,战机的把握战场的指挥都精彩绝伦。如果姜维不是因为胡济援军失期未至,胜负还在未定之天。后来姜维自沓中闪电行军,急行将近500公里的路途,躲闪邓艾追兵,晃点诸葛绪,神速驰援剑阁,拒钟会大军十余万。如果没有邓艾兵行险着,越阴平翻景谷,偷袭绵竹,钟会大军必然无功而返。

三国后期为什么人才凋零?三国后期真的没有人才吗?

论政争,孙吴先有孙权立储,二宫之变,全家步家仗着皇亲地位操弄权柄排除异己,孙权骂死陆逊、赐死朱据,开孙吴流血政争先河。之后孙峻图谋诸葛恪,又有孙休清算孙綝,再有孙皓屠灭濮阳兴、张布。基本是一朝天子一场杀伐,腥风血雨。更别提各地方大族互相勾心斗角,相爱相杀。没一场权谋政争,惊险刺激,丧心病狂,都远超现在任何一部宫斗戏。

论谋略,司马家咄咄逼人篡取曹魏,司马懿老乌龟赚曹爽,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贾充钟会毒计百出,一条比一条阴损。废曹芳杀曹髦,借吕安案杀嵇康,夏侯玄和嵇康的首级吓得天下名士只敢清谈不敢清议。司马家夺权的路上,靠着计谋巧取,每一步都蹚着血,步步惊心步步要命,一步一杀人。

三国后期为什么人才凋零?三国后期真的没有人才吗?

后三国说是乱世,又是三个国家各自偏安一方的治世。说是治世,又是三个国家互相攻伐的乱世。既有治世良才,又有乱世人杰,像春秋又像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