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原来叫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农历认为,冬至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因为这一天过后,阳气上升,万物开始慢慢复苏。一直到近年,商家从《吴歙》“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发掘出“冬酿”两字,才称之为冬酿酒。

冬酿酒是什么酒

历史争论

由于东阳地名繁杂,又因为东阳酒名贵,更加上中国酒文化浩如烟海,造成东阳酒产地的历史争论,带来如同乱麻似的纠缠。

史料

元代宋伯仁的木刻本《酒小史》,收录名酒有:春秋椒浆酒、西京金浆醪、杭城秋白露、相州碎玉、蓟州薏苡酒、金华府金华酒、高邮五加皮、长安新丰市酒、汀州谢家红、南唐腊酒、处州金盘露、黄州茅柴酒、燕京内法酒等14种。

明代冯时化编的《酒史》(见于石印本丛书《宝颜堂秘笈》),该书共六篇:一、酒系,二、酒品,三、酒献,四、酒述,五、酒余,六、酒考。在“诸酒名附”一节中,记载有:葡萄酒、千日酒、青田酒、千里酒、桐马酒、玉薤酒、桑落酒、郫筒酒、宜春酒、河东酒、梨花酒、金花酒,共12种酒,介绍其名称、产地、酿造方法和评价。其中载明:“金花酒,浙江省金华府造。近时京师嘉尚语云:晋字金华酒,围棋左传文”。

同在明代,汪颖在《食物本草》中写道:“入药用东阳酒最佳,其酒自古擅名。”

对东阳酒的称赞还可以在明代的《事林广记》一书中看到。

东阳酒的特点

东阳酒有几个显著不同于其他的特点:

一、原料不同,东阳酒是糯米酿的酒;北方以粟(学名:Setaria italica,在古代,是秫、梁、稷、黍的总称,有时也称为梁,现在也称为谷子,去除壳后的叫小米)酿酒,苍山县西南部的兰陵镇生产的兰陵酒,用黑黍米酿酒;

二、曲种不同,东阳酒用红曲,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一清二楚;

三、东阳酒不仅是和其他酒一样可以直饮,而且可以煮、炖,加温后饮用,其口味更佳。

东阳酒的酒质和谐醇香,入口绵软柔和,后劲势猛悠长,许多会饮之人,一口气可以喝上十多碗,但后力极强,一次喝醉,下次就怕。东阳农家加鸡蛋为“蛋花酒”,加青梅为“青梅酒”,都是酒类中的姣姣者。

得名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独特意义。

古城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阳酒是要冬一夜的,当代商人套用了这一俗语,把冬阳改成了冬酿,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于是也就有了冬酿酒的说法。旧时的苏州的冬阳酒是一种米酒,与桂花一同酿制而成,口味甘甜,色泽金黄,隐隐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苏州冬酿酒原来叫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农历认为,冬至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因为这一天过后,阳气上升,万物开始慢慢复苏。所以有一个说法就是“冬至大过了年“。由于宋代以后浙江东阳当地的酿酒名声远播,加上元代马致远《拨不断》“菊花开,正归来。伴虎西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东阳酒,常饮、入药俱良”,才把两种不同的概念混淆了。

于是我们才看到古代吴地文人常作“冬阳酒”,其他地区文人常写作为“东阳酒”。到了日本占领后,民间又常作“东洋酒”(误以为是日本酒),一直到近年,商家从《吴歙》“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发掘出”冬酿“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