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之死》,卡拉瓦乔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这幅画标志着他创作的顶峰。

作品特色

这是一幅祭坛画,是为罗马的圣玛利亚——德拉▪斯卡勒教堂所作。圣母玛利亚归天是一个传统题材,过去有不少艺术大师画过,但像卡拉瓦乔这样的圣母升天图的确谁也没有画过,可谓独树一帜。

《圣母之死》作品含义解析

在他的画上既无飞翔的天使,也无诸神的赞颂,一切都是那么平凡,完全是人间的景象。他认为圣母的死应该和普通人的死一样。她活着的时候是贫困的,死也是贫困的。

在一个破陋的农家茅舍里,死去的玛利亚躺在床上,一群农民式的人物在围着她哭泣。画中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可谓是欧洲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之一,在此之前还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生动真实的形象。

故事

1601年,一个富有的法官委托卡拉瓦乔给他私人的礼拜堂作画,这个礼拜堂位于在新的加尔默罗会修道会教堂——圣玛利亚德拉斯卡拉教堂,1606年加尔默罗会修道会拒收这幅作品。和卡拉瓦乔同时代的朱利奥·曼奇尼记载说被拒收是因为卡拉瓦乔用了一个当红的妓女作为画圣母的模特;另一位同时代的人,乔瓦尼·巴廖内告诉我们是因为圣母光着双腿:两种情况都不得体。

但研究卡拉瓦乔的学者约翰·加什认为,加尔默罗会修道会可能认为问题更多的出在神学上而不是美学上,卡拉瓦乔的那个版本没有坚持圣母升天的教义——上帝之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死亡而是被接进了天国。

替换的作品(来自卡拉瓦乔最有才能的追随者,卡洛·萨拉切尼)画的是圣母没有死,而是坐着行将去世,但即使这样还是被拒收。最终替换的画作中,圣母没有死,而是和合唱的天使们一起飞升天国。无论如何,拒收并不意味着卡拉瓦乔和他的追随者失宠。

《圣母之死》被拿出后教堂,就立即在鲁本斯的建议下被曼图亚公爵买走了,后来被英王查理一世得到,1671年被法国皇室收藏。

圣母之死部分

1605~1606年油彩‧画布,369 x 245公分罗浮宫,巴黎﹝Paris﹞,法国。卡拉瓦乔不想给社会制造丑闻,也不想表明他对美和传统缺乏尊重;他是一位内心直诚但痛苦的画家,他不想制造轰动。

他的这幅画似乎是对宗教的不恭,但实际上却是有深刻宗教精神的:神性是在普通的人和事中被揭示出来的,诗﹝或是其它艺术也都一样﹞是内心生活的表现;同理,神性也应存在于现实之中,并自现实中提炼出升华的最真正的含意。

因此,在他的诸画中,为圣者或圣母祈祷的人物就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甚至是更卑微的和不幸的人。

然而,为什么被劳动弄得红肿的手和沾满灰尘的脚会被看作是丑化了呢?为什么圣母在死亡的时刻有着和其它妇女死亡时的所有痛苦和悲哀的特点就认为是被丑化了呢?在面对着「死去的、肿腹的女人」,圣母---取自一位溺水而死的妇女的形象时,圣玛利亚.德拉.斯卡拉教堂的教士们竟以他丑化了圣母形象为由拒绝了卡拉瓦乔的这幅画。

是因为丑化,或更因为他表现有关耶稣故事---他来到尘世是为了救赎世人的罪过---是否因此一定要把耶稣表现成人类中的某个伟人,或某位体面的父亲或兄长呢?在这幅「圣母之死」的画中,他们怎么看不到死亡的意像呢?在绝望地哭泣着的姑娘﹝马达莱娜﹞和聚在周围的亲属们﹝使徒们﹞的身上,特别是在死亡的显现和上帝的存在中。

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卑微和不幸的悲惨事件中,他们怎么看不到卑微的人们在痛苦中真正的相互关系?如果不是卡拉瓦乔向我们揭示出这种死亡的深刻和神秘意义的光,我们会认为这是任何一天的死亡的场景:在显示哭泣、痛苦、爱和死亡的这束光的上方,像云或像华盖一样的褶邹超越了地点和时间,笼罩着死亡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