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全国各地的拜年方式汇总

各地习俗

东北地区

东北农家串门拜年:初一早饭后,除了年长的老人在家里坐等受拜外,人们都要妆扮一新,到本村或邻村亲友家拜年。年轻人都是男女分开,出东家进西家行完礼就走。年纪稍长的则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

华北地区

北京人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旧时,除自家庆贺外,亲戚、朋友、同事、邻里之间从这一天开始要互相拜年,但只限于男人,妇女则要到正月初六才能外出拜年。

华东地区

山东西北地区拜年五跪:第一次磕头要拜祖先,第二次磕头要拜高堂,第三次磕头是拜乡亲,第四次磕头是送家堂,第五次磕头是跪亲友。

在浙江萧山,还有到祖宗坟上去拜年的做法,叫做“拜坟年”。

在宁波象山县,结婚第一年新女婿上门去拜年,里头有很多规矩和讲究。礼品中,荔枝和桂圆是必不可少,这样的“组合”叫做“包头”,“包头”是最重要的礼品。

在上海,客人来家拜年,互致祝贺后,主人要以茶果招待,并敬上两只白糖或红糖水煮的“水泡蛋”。

在台湾,拜年(或称拜正、贺正等)一般在初五以前。贺客登门,要请其尝甜料,如红枣、糖果之类,并喝甜茶,如红枣茶,以示圆满亲密,叫做“食甜”。“亲友之儿女至,以红线串钱赠三,或百之数十文,谓之结带”。

华中地区

在河南开封,非常注意去拜年的第一家要是兴旺之家,即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求财得财、求利得利的人家。而大家也都希望第一个来拜年的同样来自兴旺之家。

湖北孝感地区人们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语云:拜年拜节,糍粑发裂。

在湖北黄陂,拜年的次序是,首向天地君亲师,次是祖先,再次是堂上,然后要放鞭炮,开门上庙。从庙里回来再拜年,初一是本家,初二是母舅,初三是岳家。而过去一年有丧事的人家,“孝子要穿着白的袍,黑的套,戴着没纬的空梁的冠,请服内的兄弟二位,也穿着白的袍作陪伴,到亲族的家里叩首谢孝”,叫做“管新灵”。

在湖北鹤峰,“客至家中,主人有卧者,家人应,日‘挖窖’”。

华南地区

在广东广州,人们吃过早餐,衣着光鲜地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行礼以后,主人让坐,并拿出一个八果盒,中间是红瓜子,周围有莲子、马蹄、椰丝、莲藕等物。主人请吃时,要说“拗金”,再请吃时要说“拗银”。如果是没有结婚的少年或小孩拜年,受拜者一定要给些“利市”。女人拜年时,都要预备一个漆篮,里面盛着瓜子、红橘、利市等物,送给受拜者。而受拜者则回她大致相同的东西。不过,如果是新嫁或嫁了没几年的女子,人家一定要回送两枝长蔗、两株生菜、一些韭菜、两个慈姑,表达对新媳妇的期待。

在潮州,初一吃过早饭后就到亲戚家去贺年,去时要拿柑包,以将吉利带给亲戚家,受拜者仍还以柑,互致好意。

在东莞,大家路上相遇,都要说声“恭喜”,客人来了,则要用攒盒请他,叫做“食大橘”。孩子们来,则要拿包有银币或铜币的红纸包给他们。

在广西平乐,平日客至,一般只以烟茶相待,而新年待客则要加上槟榔。如果有孩子到来,则要给予柑果、米饼、荸荠之类。盛行制钱的时候,还用红线串铜钱以赠。铜钱多者百文,少则九文,取长久意,叫做“挂钱”。制钱废后,又改用红纸裹铜圆十枚或八枚,或银毫二角、四角。也有用钞票的,叫做“利市”。

在海南定安,新媳妇这天要手持槟榔站在门外,任往来妇女观看,并赠以槟榔。

西北地区

陕西富平县各宗族元日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

高陵县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

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元旦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口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西南地区

在贵阳,大年初一虽是亲友间彼此贺年的日子,但是每一个家庭都因为不敢当亲友的贺年而特地紧闭大门。当有人敲门的时候,门内的人总要从门缝向外仔细张望,除非是自己的家人或最熟识的朋友,否则决不开门,而只是隔门不断地说:“拜年?不敢当,不敢当!改天再请过来喝茶吧!”这天,小孩去亲戚家拜年,除了得到“压岁钱”外,还要从亲戚家带回一根“柴”,表示带财而归。而新女婿这天要赶早到丈人家拜年,他将受到热情的盛宴款待。

在四川合川,城市人家也多闭门,有客人亲自到门上拜年,叫做“请开财门”。门前糊一个红纸袋,上写“承步”二字,泛泛之交就将写有自己姓名的红卡片放在袋中,叫做“散拜年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