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趣数则

遇到一个卖酒又喜欢喝酒的朋友,便问我有没有好的酒故事,好让他宣传酒文化。我说有啊,便问了他一个问题:欧洲人为什么让鱼喝酒?

把这位老兄问愣了。中国人连孩子都不让喝酒,可欧洲人愣让鱼喝酒,这可能吗?最多,我们做做醉虾,让虾喝酒而已。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当然。或许您还记得,在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里就有这样一段情节:

在一次宴会上,炫富的基督山伯爵让人给客人们上了两条鱼,问大家这是什么鱼?有识货的说一个是小碟鲛,产在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另一个是蓝鳗,产在意大利的富莎乐湖,而宴会的地方在巴黎。大家很好奇,这相隔几千公里是怎么运过来的呢,还这么新鲜!

伯爵说当然新鲜,上桌前一个小时鱼还是活着的?说着就让人抬过来两个大木桶给大家看,原来它们是被装进木桶里用车运过来的。为什么还有一条呢,就是怕一条在运输途中死了就没有吃的了,所以一运就是两条。

关键在这里——这道菜是怎么做的呢?厨师会把蓝鳗扔进牛奶里闷死,小碟鲛扔进酒里,等它醉死然后再烹饪。瞧,从这个角度讲,欧洲人确实会让鱼喝酒,是烹饪的一种方式。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我曾查过很久,也没弄明白这个“小鲽鲛”是什么玩意儿,问俄罗斯的朋友,他们推测是翻译胡乱翻的,最早翻译《基督山伯爵》的林纾先生可不是动物学家,它的真容应该是伏尔加白鲟。

乘兴,便又对他说了一段奇闻:秦始皇可怜,竟然因为想喝口冰酒送了命。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加拿大的冰酒吗?没听说秦始皇东征阿拉斯加啊?

哪里,就是冰镇的米酒而已。

秦始皇一统天下,谁知他的死因竟和喝酒有间接关系!不过,咱们先得说清,酒本身在这里面没扮演任何角色,是秦始皇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正好脑袋撞在酒具上出事的,整个事情里酒都是无辜的。

史籍记载,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过黄河,因为有风浪没站稳,一下撞在了青铜的“冰鉴”上,结果发了羊癫疯,过河后急忙送到沙丘宫救治,但病势过重,很快便在附近的沙丘宫去世了。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这个肇事的“冰鉴”,个头很大,在国博还可以看到,可称为古代的冰箱,里面放冰,中间放酒,这样夏天也可以喝到美味的冰酒了。

秦始皇为什么在船上放这个东西呢?因为当时天气十分闷热,他把冰鉴放在船上,可以消暑,还可以喝冰镇的酒,不料却因此发病。您瞧,为喝口冰酒连命都丢了,秦始皇是不是可怜?

当然,秦始皇放个冰鉴在船上,主要应该是为了降温,但想想正在炎热之中,突然一头撞上这种冰凉梆硬的家伙,即便没有撞伤,那一下激凌凌的刺激,对秦始皇这样的癫痫患者也是非常危险的。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打开以后的冰鉴,注意其内部结构,外面是放水或者冰,中间是放酒的。放水做什么用?它的设计是两用模式,也可以冬天里面放热水,喝温酒用。

今天,我们有冰箱了,这种悲剧应该可以避免。

顺便说一下,刚才提到过冰酒,现在的冰酒属于葡萄酒,咱中国人的葡萄酒是怎么来的呢?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中国古诗把葡萄酒写得太美了,可您知道中国酿葡萄酒从哪里学来的吗?希腊!

这让人太不可思议了,希腊那么遥远,我们怎么可能派学生去学葡萄酒的做法呢?

其实,我们不去,希腊人可以来啊。

带着刀来的。

“言必称希腊罗马”,给人感觉古代希腊人应该是文明使者,其实他们也很能打仗。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帕米尔高原石头城。

在我国帕米尔高原,有一座叫做石头城的古怪城池,完全不是中原的传统式样,现在这座城大体是唐代留下来的,汉朝时这里是蒲犁国的都城,但它最初的历史可能更早。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图。

公元前330年左右,马其顿传奇英雄亚历山大发动东征,他的东征从欧洲一直打到印度,最远正好到帕米尔高原,没有进入我国内地,但留下了一连串希腊化的城市,也留下了葡萄酒。其部将在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一系列的希腊式城邦,外观和这座石头城很相似。我国早年没有葡萄,自然也不会有葡萄酒,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与希腊化的城邦比如大夏打过交道,带回了葡萄和苜蓿,也带回了葡萄酒的传说。

这里面,最会酿葡萄酒的当属大宛,也就是说有汗血宝马的那个国家。它与那些游牧国家不同,是定居的,在锡尔河流域,有七十多座城,基本是希腊城邦式的松散联盟。当地人会把葡萄酒存放十年,估计和今天法国人的酒窖类似。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出征大宛,夺回宝马改善了中原的马种,也带回了葡萄酒和酿制技术,从此我们才有了这种美味。

看,古时候的一带一路上,酒可是东西方交流的使者呢。只不过,有时候这种交流有点火爆。

还有这样的故事吗?那位老兄拿笔开始记,我估计他是想找机会拿这些故事忽悠同桌。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自然,不是这种同桌的你。

好吧,咱们继续。说说中国古人拿什么下酒?咱们让出土文物说话。

下酒菜还有出土文物吗?当然有。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今天喝酒呢,大家常常弄一点花生米、猪头肉什么的,那么,古代人喝酒配什么下酒菜呢?咱们让出土文物说话。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发掘出一个2400年前的墓葬,在一件密封较好的铜壶(古人叫钟)里,保存有约300毫升液体,近乳白色,透明纯净,为距今2000多年的古酒,这是我国出土最早的酒了。旁边还有一个铜鼎,里面配的是一锅肉汤,这也是我国出土最早的肉汤了。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装酒的钟和装肉汤的鼎发掘时候的样子。

真是酒肉不分家,古人事死如事生,显然是希望墓主人依然可以喝酒吃肉。那这个下酒菜,究竟是什么肉做的呢?经过调查,发现汤里面还有骨头,于是考古学家进行了还原,最后发现炖的是狗肉,根据骨骼判断是一条未成年的狗。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肉汤由于青铜氧化反应已经变成了绿色。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里面是半只狗的骨头。

爱狗人士不要喷我,这只是还原历史事实罢了,那时候的狗和狼差不多,与今天的宠物狗完全不一样的。当然,也可以用别的东西下酒,比如汉朝开国元勋,大将樊哙早年是杀狗的,但在鸿门宴喝酒的时候,是切了一条生猪肘子下酒。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这个就比较狠了,他不怕得绦虫病吗?我们不提倡吃生肉哈,请大家不要效仿。

说到这儿,有朋友质疑——老萨,怎么忽然说起酒来了?这不是最近俄乌冲突,弄得大家老说打仗的事儿。这总不是个令人愉快的话题,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我们还是说点儿有趣的话题吧。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关于酒的历史故事

1、鲁酒薄而邯郸围

"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说的是楚宣王会见诸候,鲁国恭公后到并且酒礼很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说,我是周公之后,勋在王室,给你送酒已经是有失礼节和身份的事了,你还指责酒薄,不要太过份了。然后不辞而归。

宣王于是发兵与齐国攻鲁国。齐国的梁惠王一直想进攻赵国,但却畏惧楚国会帮助赵国,这次楚国有求,便不必再担心楚国来找麻烦了,于是赵国的邯郸因为鲁国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牺牲品。

2、鸿门宴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刘邦先破咸阳(秦始皇的都城) ,但刘邦兵力不及项羽,项羽大怒,派当阳君击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

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

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

3、煮酒论英雄

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所讲述的一则故事。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 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

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里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与是说: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

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赶紧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4、杯酒释兵权

这则故事说的是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一举夺得政权之后,却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此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在969年, 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待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

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5、清圣浊贤

三国魏初建时,曹操严厉禁酒,人们只好私下偷着饮酒,但讳言酒字,故用" 贤人"作为"白酒"(或"浊酒")的隐语,用"圣人"作为"清酒"的隐语。清贤浊圣演变成一个典故。

还有一个"青州从事,平原督邮"的成语,也是美酒和恶酒的隐语。南朝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桓温手下的一个助手善于辩别酒的好坏,他则把好酒叫做"青州从事",青州是一个地名,青州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齐郡。

"齐"喻"肚脐",好酒叫做"青州从事",是因为好酒喝下去后,酒气可以通到脐部; 他把坏酒称做"平原督邮",是因为平原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鬲县,"鬲"喻"膈",意思是说坏酒喝下去,酒气只能通到膈部。

冰酒的历史和传说,秦国酿酒历史的故事

谁可以介绍一下各种酒的传说,最高分400

如果要多的话,可能看起来眼睛会很累哦!
枸酱酒:
两千年前,司马迁在他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现夜郎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唐蒙。大约在公元前135年的时候,唐蒙在出使秦朝末年割据两广一带的南越国时,有机会在宴席上吃到一种名叫枸酱的食品。唐蒙一边吃,一边随意地问主人:这东西很好吃,是你们本地出产的吗?主人也很随意地回答他:这东西来自夜郎国,夜郎在南越以西,有一条牂牁江从夜郎流下来,在南越都城番禺即今天广州城下入海。唐蒙留了心,把枸酱带回长安。有蜀商知道枸酱的来历,告诉他这东西产自蜀地,蜀人把它偷卖到夜郎,夜郎人又转卖给南越。唐蒙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那时候汉朝廷并不知道蜀地之旁,竟有一个夜郎国家的存在。再一详问,蜀商告诉他,这个夜郎国“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唐蒙了解了这些情况,就把枸酱献给汉武帝品尝。武帝曰“甘美之”。唐蒙趁汉武帝高兴,再进一步建议汉武帝说,如果从湖南、江西这边攻取南越,山高路险,很难奏效。建议朝廷以巴蜀的力量,收服夜郎,可得夜郎精兵十余万,然后从牂牁江浮船而下,可收奇袭之功,取南越入版图。汉武帝很欣赏唐蒙这个建议,作为一代雄主,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建议本身蕴含着的巨大战略机会。于是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封唐蒙为郎中将,率一千汉军,带一万民夫,携大量礼物,沿赤水河进入夜郎。在唐蒙的劝说和各种礼物的诱惑下,夜郎王多筒,以及夜郎周边的一些小国都一起归顺了汉朝。这件事被后人称做“唐蒙通夜郎”。据后人多方考证,这种被汉武帝赞美过的枸酱,就是当年居住在赤水河流域的仡佬族先民——也是构成西南方向夜郎等国主体民族的濮人精心酿造的一种美酒。
茅台酒:
茅台镇坐落在大娄山余脉的群山之中,地理上处于云贵高原的北部边缘,从云南发源,蜿蜒而来的赤水河在她身边流淌而过。这地方最早的名字叫马桑湾,后来又叫四方井。宋代以后,茅台这个名字开始出现。据地方史专家们考证,这个名字的由来,缘起于河岸上一座古时候留下来的,濮人祭祀祖先的高台。这座后来被废弃的高台,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年复一年萋萋生长的茅草湮没,以致在很长一个时期中,老百姓把这个地方干脆就叫做“茅草台”。而今天的茅台称谓,其实是过去“茅草台”的简称。以前的老人们,常说这地方是渴龙出山、万马归槽的风水,是藏有王气的。但这王气在老百姓中说了数百年,却从来没有露出过头来。
从枸酱以后,汉代以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茅台都是贵州和四川之间的一道重要门户。不管是叫马桑湾,还是四方井、茅草台,或者其它什么名字,这一地区的酿酒行业,不仅从未断绝过一脉相承的香火,而且进入清朝以后,这一缕馨香更是逐渐兴旺起来。到清嘉庆、道光年间,据《遵义府志》记载,“茅台(酿酒的)烧房不下20余家,所费山粮不下两万石”。而且所酿之酒曰“茅台烧”,当时就“黔省称第一”。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茅台的酒业发展,就在这欣欣向荣之时,遭受了一次灭顶之灾。
当时是十九世纪中叶,清朝咸、同年间,灾难深重、内忧外患的中国正在革命烈火和满地血泊中挣扎呻吟。茅台一带虽然僻处西南一隅,却也不能如世外桃源般苟安于一时。1862年,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翼王石达开因内讧造成的分裂,在“天京事变”以后率十余万部众一路血战来到贵州,希望在川、黔、滇打开一个新局面。这年冬天,石达开挥师攻打遵义城。不料遵义虽小,清军和民团的抵抗却十分顽强。石达开久攻遵义不下,又得到各处援军星夜赶来的消息,不得不撤遵义之围北上入川。就在围攻遵义期间,石达开命宰相李福猷率偏师攻打距遵义百余里外的茅台。茅台守军和民团拼死抵抗。太平军逐屋争夺,战斗十分惨烈。这一战后,已经在清代发展到一定规模,建立起相当声誉和影响的茅台古镇只剩下一片瓦砾,人民流离失散,所有房屋、酒坊在冲天火光中荡然无存。
或许,就在茅台附近的某一座山峦下,某一条小河边,诗酒风流的翼王殿下收到了从茅台急送而来的战利品——几坛好酒。这酒装在土罐之中,用干透了的猪尿泡封口,揭开之际,异香扑鼻。军士们按当地的土人风俗,在土罐口插上几棵麦杆,然后请翼王和身边的将领们一起开怀畅饮。这天下少有的美酒渐渐滋润了翼王殿下那颗敏感孤独而又高贵的心,激励起他争雄天下的豪杰之情。只听他一声轻喝:“笔墨伺候”,倾刻间写成一首震古铄今的饮酒诗。诗曰:
万斛明珠一瓮收,
君王到此也低头。
轻轻握住擎天柱,
汲得长河水倒流。
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离开茅台后,在川、黔边界飘忽来去,其间他曾七次进出仁怀,然后一步一步走向他的宿命之处——大渡河。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清廷派在镇压太平天国中起家的名臣丁葆祯任四川总督。丁葆祯是贵州人,深知贵州不产盐,贵州人吃盐都由四川运入。而由于制度不存、运销混乱、价格奇贵,造成贵州民间缺盐甚至无盐,一般民众多为淡食,或“吃盐当过年”的痛苦。上任伊始,他便派他的朋友、后来做过云南巡抚的遵义人唐炯督办盐务,负责整顿四川盐政。唐炯又推荐另一个遵义人华联辉协助,相见之后,丁葆祯也很欣赏华联辉的人品才华,三人一拍即合。
应该说,这一次盐政整顿是非常成功的。首先是四川盐税收入由整顿前的每年七千余两,激增到百余万两。然后因为有了顺畅的运销渠道,较为稳定的制度和价格,也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黔人吃盐的困难。而当初毅然出山,协助唐炯整顿盐务的华联辉,由于牢牢把握住了这一机会,不仅把差办得漂亮,而且还得到了川盐运销贵州时,仁怀、纂江、叙永、涪陵四大口岸中,仁怀和叙永两大口岸的部分垄断权利,在十余年中,由遵义乡下一个虽然读书中举、但却无官无职的小地主,一跃而成为贵州的首富。以致在后来的许多年里,贵州的老百姓中还流传着“唐家顶子,华家银子”的谚语,以形容其多。这个谚语中的唐家,即前面提到的唐炯和他代代做官的子孙们。而所谓华家,就是华联辉所开创的华氏工商业家族了。
华联辉垄断的仁、叙两大口岸中,最主要的便是仁岸,也即茅台口岸。由于有赤水河通航之便,茅台口岸当时便成为川盐销黔的最重要码头,又人烟杂凑,商贾云集,渐渐从那场兵火灾难中苏醒过来。而华联辉由于身负整顿盐务的责任,又在茅台设有盐号,就经常在赤水河一带奔走。他是一个被儒家文化滋养很深的人,笃信仁义礼孝。即便在他非常有钱、十分荣耀之后,每次还乡,他都必定离家十里就下轿、更衣,让从人返城。自已青衣小帽,再让仆人挑一担礼物,暑天一顶笠,雨时一把伞,步行回家。这一点,对茅台酒乃至茅台地区酿酒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次,他从茅台回到家中,家人设宴洗尘。席间,华联辉的母亲忽然提起一件事,说“长毛”之乱前(即太平军进入贵州),她曾在茅台地方喝到过一种非常好吃的酒。不知道乱平以后,这种酒还有没有?要是没有了,还真可惜。华老太太不知道自己唠唠叨叨的这一番话,无意中竟放在了儿子的心上。华联辉再到茅台时,就吩咐手下去寻找这种“很好喝的酒”,以遂母亲的心愿。谁知这桩他本来以为很简单的事,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因是经过那场战乱,酒房倒了、酒窖填了、酒工死了,茅台的酿酒行业除了一片残砖剩瓦,已经不复存在。
华联辉虽然没能找到母亲当年喝过的那种美酒,但他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决定重建一个酿酒的作坊。以他的财力和能力,这件事到也不是什么大事。几个月后,新作坊就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那时候还没有工厂这个概念,华联辉沉吟一阵,给这个新生的华氏家庭企业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成义烧房”。这是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发生的事,距太平军攻掠茅台仅有5年,距今138年。这个“成义烧房”,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茅台酒厂最早的雏型。后来王视天下的贵州茅台酒,也就这样在一个母亲的闲嗑和一个儿子的孝心里诞生了出来。
华联辉初建“成义烧房”的时候,他的盐号生意正在蒸蒸日上,银子如流水般哗哗涌进来。因而他的本意,这烧房所烤之酒除了家中自用,就是用来馈赠亲友,满足官场和商场上的一些应酬需要,不是拿来卖钱的。产量也就很低,也没有价格。但事与愿违,这酒一问世,就受到大家的欢迎,华家有好酒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索要此酒的亲友和同事、同行络绎不绝,踏破门槛。华联辉开始还很高兴,来者不拒,慷慨相与。渐渐要酒的人越来越多,就成为一个负担,不胜其烦起来。但他毕竟是个商人,天性让他很快就看到了这里面蕴藏着的商机。他经过一番思考,决定扩大产量,标定价格,正式把这酒推向市场。这一决策对华联辉来说,既解了人情之苦,又多了一项收益,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华联辉不可能想到,他和他的子孙们苦心孤诣经营、并使他们成为一代巨富的盐业,随着时代的进步早就不复存在,而不经意中栽培的这棵小树,却在后人的精心培育下,长成了参天巨木。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当年播下一个跳蚤,却在今天收获了一条巨龙。茅台的故老乡亲们也没有想到,那传说了数百年的“王气”,终于在这一坛坛清洌的琼浆玉液中升腾而起……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同年11月4日,贵州在革命党人的领导下一举反正,成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1913年的某一天,时任贵州护军政府财政厅长的华联辉儿子华之鸿,在他那间古色古香的办公室里,收到了从袁世凯北洋政府农工商部发来的一份公文。
北洋政府的这份公文,起因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件大事。原来,美国政府为了庆祝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大运河通航,特地在旧金山举办了一个“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而开凿好的这条大运河全长68公里,船只过往约需8小时。在未开凿这条大运河前,船只从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开往西海岸的旧金山,要走60天。因而这条大运河,当时就被美国人称做“地峡生命线”。这条“地峡生命线”通航后,还将每年为美国政府创造一亿美元以上的税收和节省一亿美元以上的费用。这确实让美国人心花怒放,举办一个空前盛大的博览会,就是这种好心情的表现。
1912年初,美国国会通过了在巴拿马运河竣工之日召开国际性的博览会以示庆祝的提案,并且将这个博览会的宗旨确定为:交流人类知识,促进文明进步。1912年3月,刚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中国政府,收到了美国总统塔夫托发来的参加博览会的邀请信。其后,美国政府又特派专员来华,“劝导中国官商赴赛”。北洋政府为此还成立了一个“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并行文各省,要求各省重视此事,派干员认真遴选出本地出产的精美特别之器物,然后组团参展。华之鸿接到公函后,决定亲自将成义的茅台酒和茅台另一家“荣太和”烧房所产的茅台酒,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统一包装,一同送去参展,也可一览大洋彼岸的风光人情。
此次中国参加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商品,大约有一千余种。经过一番征集、遴选、整理的工作,中国参展团的所有展品和随展官员一起登上海轮,踏上了去往大洋彼岸的漫长旅途。当时从天津港去往旧金山,航程约需两个月。波涛滚滚的太平洋上,时而狂风暴雨,时而风和日丽。沿途港口,也是风光旖旎,风情各异。这样一个充满诱惑、让人耳目常新的旅途,肯定让与展团同行的华之鸿思绪翻飞。毕竟在那个时候,能够见到大海的贵州人实在是太少了。
这次博览会号称万国,实际上参展国家不到50个,但送展的商品却超过20万种。中国参展团在这次博览会上的大事记略为:1915年2月20日,博览会正式开幕;1915年3月9日,中国政府馆正式开馆;3月25日,美国副总统马沙代表美国总统威尔逊到馆祝贺;5月,所有展品进入审查评选;9月23日,美国前总统老罗斯福参观中国政府馆;12月4日,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闭幕。博览会进行到最后阶段,是为各国参展商品评出奖级。经过各国评酒专家的品尝,茅台酒以其优异独特的品质和风格,在众多送展的酒品中,被一致推选为世界名酒,获得金奖。并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一起,共享世界三大蒸馏酒的盛誉。
不过,在茅台酒的传说中,这段旧金山获奖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激动人心的版本。说的是博览会眼看就要结束,各国送展商品的奖级评定也到了尾声,尤其是各国名酒的评定已基本完成。然而,中国送展的贵州茅台酒却毫无消息。这个情况急坏了随团赴美的华之鸿。他多方打听,终于知道了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各国送展的名酒有数百种,这些各国名酒全都包装精美,色彩绚丽,一上来就把评委们的眼球吸引过去了。而我们送展的茅台酒却是黑不溜秋的陶瓶,木塞,猪尿泡封口,商标还是土纸石印,实在太不起眼。评委们嫌茅台酒的包装太土气、太简陋,根本就没有开瓶品尝。华之鸿搞清情况,心里那个气呀。情急之下,他趁着一群西方评酒委员们簇拥而来到中国馆参观的机会,拿起一瓶茅台酒往地上一摔……
华之鸿的本意,无非是对西方评委们的不公正表示愤怒。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摔竟然是石破天惊,那浓郁芬芳的酒香,顿时引来了众多参观者的围观和惊叹。那香味当然不胫而走,也钻进了西方评委们经验丰富的鼻子中。评委们当即停下了脚步,他们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地往发出香味的地方寻找过来……这以后的故事当然就不用多说了,华之鸿向评委们介绍了茅台酒极其独持复杂的酿造过程,他的叙述一定让评委们大跌眼镜,十分后悔自己以貌取人的浅陋,同时也非常佩服眼前这位个子矮小的中国人,居然会有如此胆识气魄。最后,他们同意把茅台酒重新拿到评委会中审评。而重新审评的结果,是所有评委一致认为,茅台酒是世界白酒中的顶尖好酒,应该当之无愧地获得酒类评选的金牌。

茅台酒获奖以后,声誉日隆,以致于仿造者众多。当时就有所谓“金茅”、“丁茅”、“郎茅”等出现。甚至在后来的台湾,亦有多种以茅台为名的白酒。解放后,由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袖对茅台酒的青睐和扶持,使茅台酒笼罩了一圈政治光环,从而见证了开国以来几乎所有的共和国大事件。这样一个茅台,已经渐渐成为国家的一张名片,民族的一种象征。如同过去西方人通过瓷器认知中国,现在一提到茅台,就都知道了,这是中国。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落实毛泽东茅台酒要搞一万吨的指示,国家轻工部还直接间接地主持了数次茅台酒厂大规模的异地试验。然而奇怪的是,所有这些对茅台酒的仿制,哪怕工艺和原料完全一样,连酒师都是茅台酒厂的酒师,却生产不出和茅台酒品质、口感一致的茅台酒。据科学分析,这可能和茅台镇的水土、海拔、大气环境都有密切联系。因此除了茅台镇上茅台酒厂所产的茅台酒,其它地方所产的“茅台酒”都不是茅台酒。而这种茅台酒离不开原产地的特殊现象,已经成为国人的一种共识。近年来,一句“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的广告词,又渐被国人所熟悉。确实,喝茅台酒不刮喉咙,不上头,不伤肝肾的特点,亦为越来越多的饮者所认识,并且成为一种经验之谈。
绍兴黄酒(花雕酒):
而关于花雕酒的来历,清《浪迹续谈》中记述了一个民间传说。相传一富翁生了一女,满月之时,这个富翁便酿了几坛酒藏到酒窖里。十八年后,他的女儿要出嫁了,富翁便把当时储藏的酒拿出来,并在酒坛外面绘上“龙凤吉祥”、“花好月圆”、“送子观音”等喜庆图案,作为女儿的陪嫁礼品。因为酒坛外面漂亮的彩色图案,人们就把这种酒形象地叫做“花雕”。此后,“花雕”便成了绍兴人生儿育女的代名词,时至今日,若某人家生了女儿,人们就会戏称“恭喜花雕进门”。
至于花雕酒的品质,刚开始的时候,花雕酒坛内装的都是一般的绍兴加饭酒,在地窖或酒库中经过多年储藏后就变成了陈酿美酒。启坛时,异香扑鼻,满室芬芳,成为绍兴酒中的珍品,花雕酒也变成了陈年老酒的代名词,成为绍兴加饭酒的高雅称谓。
枣集美酒
枣集镇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酒乡,是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其酿酒历史久远,上可追溯至春秋,盛于隋唐,产出的酒被宋真宗赵恒钦定为“宫廷贡酒”,有“天赐名酒,地赐名泉”“枣集美酒,名不虚传”之美句流传。公元前518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祖师孔子问礼拜谒于道教祖师――老子(李耳),老子奉上枣集酿造的美酒招待孔子,孔子饮后遂留下“惟酒无量不及乱”的千古名言。宋真宗赵恒于在中祥符七年来鹿邑拜老子,夜宿老君台前“明道宫”饮用枣集酒后才思大发,命笔写下“先天太后赞碑”立于太清宫门前,并下诏地方每年进贡两万斤枣集酒作为宫廷之用。
、鸿茅酒
鸿茅酒始创于清代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产于内蒙古凉城县的鸿茅古镇。
清乾隆四年,山西榆次县王家堡驰名中医王吉天行医至鸿茅古镇,见此等上乘好酒,便毅然收买了鸿茅基酒(当时叫鸿茅白酒或称鸿茅酒)酿制缸坊,将自家历代秘传的中草药秘方用该酒浸提,制成了功效卓著的鸿茅药酒。自此,王吉天便停止了此酒的销售,专用作鸿茅药酒的基酒使用,故使得此酒更加神秘,外界很少见得到。后道光年间,与鸿茅药酒一并被选为宫廷贡酒。抗战期间,贺龙元帅在凉城工作期间,常饮用此酒,以御塞外严寒。
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堪称最古老的贡酒。五加皮酒是由多种中药材配制而成,关于它的配制有一段段优美的传说。
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人间,与凡人致中和相爱。因生活维难五公文提出要酿造一种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感到为难。五公文让致中和按她的方法酿造,并按一定的比例投放中药。在投放中药时,五公主唱出一首歌:“一味当归补心血,去瘀化湿用妾黄。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原来这歌中含有十二种中药,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五公主为了避嫌,将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据秦汉时期的〈申农本草经〉载,“鲁定公母单服五加皮酒,以致不死”。
关于鸡尾酒的传说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传说,都不同程度地说明了美国人对鸡尾酒的喜爱。
鸡尾酒的来历(其一的说法): 一天,一次宴会过后,席上剩下各种不同的酒,有的怀里剩下1/4,有的杯里剩下1/2。有个收拾桌子的炊事员,将各种剩下的酒三、五个杯里的酒合在一起,一尝味儿却比原来各种单一酒的口味儿好,一连尝了几个混合酒,都是这样,后来几次有意地重复混合,其混合酒,确实比每一种单酒口味更好,以后他就把这样配的酒给大家喝,大家对这种配合酒的评价都很高,于是这种混合酒便出了名,并流传开来,照理说这种酒应该叫做“炊事员酒”,可是却把它叫成了“鸡尾酒(Cocktails)”。 鸡尾酒的名词来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在美国大革命期间,有一个爱尔兰籍少女,她不但用烤鸡来欢迎革命军队,而且还为他们配酒喝,由于少女爱漂亮,喜打扮,连配的酒在酒杯上都要插一根美丽的鸡毛来装饰,等到美国革命成功之后,带有装点鸡毛的混合酒就风靡起来,由于酒杯上装上鸡毛的缘故,则鸡尾酒的名称就在美国民间先传扬开来。
关于葡萄酒的故事补充:
关于酒的爱情传说
传说一:
葡萄酒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一个嗜爱葡萄的古波斯国王和一个失宠的妃子。国王将吃不完的葡萄藏在密封的瓶中,并写上“毒药”二字,以防他人偷吃。由于国王日理万机,很快便忘记了此事。失宠的妃子生不如死,欲寻短见,凑巧看到“毒药”,打开后,里面颜色古怪的液体也很像毒药,便将这发酵的葡萄汁当毒药喝下,结果没有死,反而有种陶醉的飘飘欲仙之感。她将此事呈报国王,国王大为惊奇,一试之下果不其然,妃子再度受宠,皆大欢喜。葡萄酒也因此产生并广泛流传,受到人们的喜爱。且不说故事真假,就红酒从开始就跟美人、身份、地位有着丝丝入扣的关系,今天的红酒就自然地袭承了这个贵族身份。
传说二
古希腊的酒神
古希腊神话里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是葡萄酒与狂欢之神,也是古希腊的艺术之神。据最流行的传说,他是宙斯(Zeus)和西姆莱公主(Semele)所生的儿子。宙斯的妻子赫拉(Hera)是只醋坛子,凡是宙斯与别人相爱,她一定要作陷害性的报复。赫拉劝诱怀了孕的西姆莱公主请求宙斯现出本相,以证明爱情的神圣性。原来,宙斯与人间女子相爱时,都以化身出现。在西姆莱的请求下,宙斯表示同意。宙斯是希腊宗教和神话里的主神,他的威力太大,西姆莱这个凡间女子无法承受,结果被雷霆击死。宙斯从西姆莱的腹中取出未足月的胎儿,缝入自己的大腿。宙斯在这段时间里成了瘸腿。儿子足月后出生,取名为“狄奥尼索斯” 意思是“宙斯瘸腿”。这样,狄奥尼索斯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