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从来都是重中之重,尤其在三国这种政权并立,没有大一统的时候,人才更是各家的首要追逐目标。但是仔细分析三国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打着“复兴汉室”的蜀汉人才反而是最少的。

蜀汉为什么人才稀缺

曹魏是三国中最强的国家,各种文臣武将,谋士能人层出不穷。而孙吴居于江东地域,江东本就多才俊,还有跟随孙策孙权的能人。而蜀汉的人才似乎就并没有很多,在五虎上将老去战死后,诸葛亮五丈原陨命后,出现了巨大的断层。蜀汉后期的政治形势是割裂的,甚至出现了五人可用的局面,这是怎么回事呢?

魏蜀吴的士族整合

对士族的争取和运用,是魏蜀吴三个政权头等的大事,是曹家,孙家和刘家最花心思的事情。蜀汉在这一方面的问题,尤其的突出,他本来的派系就最为驳杂,得到安身立国之地也最晚,一直在整合上没有大的进展,这甚至影响了蜀汉的军政大策略,刘备死后,上庸事实上就脱离了蜀汉的掌控,刘备对法正,黄权等人的重用,就有拉拢益州本土派系的意思在里面。

军事上重用曹魏降将

荆州派的根基在关羽那里,关羽的败亡和后期益州派系的抵制,让诸葛亮在武将方面,其实后期开始捉襟见肘起来,张飞和关羽的子嗣都寿命不长,丞相只好大胆的启用姜维,王平,夏侯霸等魏国的降将,这些人在蜀国没有根底,能够得到丞相的信任。

这种任命本质上就是对益州派系最大的提防,这种大规模的使用曹魏派系人才是因为益州对于北伐这项蜀国基本国策的抵制,他们想当吃瓜群众,看丞相出丑,刘备征讨汉中时蜀汉对于益州民力极限的使用,无疑是触动了大量当地士族的利益的,军事高压才能压服那些益州的士族们,我们是可以从史书中看到诸葛亮和益州派系的矛盾的。

丞相光芒过盛

在文官上,诸葛亮死的时候就订好了蒋琬和费祎的顺序,这两位也是根正苗红的荆州派系,益州士族不但在军事领域,在行政领域也被实在的边缘化了,诸葛亮本人的光芒实在耀眼,蒋琬和费祎虽然做得也相当不错,毫无疑问是蜀汉后期的人才,但是却埋葬在了历史的厚重中。他们名声不但不能和诸葛亮相比,比起昙花一现的庞统和徐庶等人也大大的不如。诸葛亮的形象实在太高大上了,蜀汉大量的人才被隐藏在了这座大山的阴影中。

蜀汉人才稀少

蜀汉在灭亡的时候,人口大约是四百万左右,远远少于魏国的千万人口和吴国的大几百万人口,从人口基数的角度考虑,蜀汉人才出现的概率也是最少的。

蜀汉的荆州派系对益州都有殖民的色彩了,大量的外来士族占据了政权的最高层,人口让难得的益州本土人才也根本没有用武的地方,僬周就是益州本土的人才,他的投降主义言论是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这很可能就是益州派的反攻倒算。

川蜀当时不是人才中心

北方士族是当时的华夏,最顶尖的人才储备仓库,颖川士人集团,河北士人集团,南阳士人集团,关中士人集团是天下顶级的人才库,在国家教育机关太学事实上没有作用的情况下,家门的厚度才是出人才的保证。蜀汉的人才比起东吴都是稀缺的,东吴大量南迁的北方士族,和当地的士族底蕴也远远在四川的士族之上,陆家陆逊和陆抗的父子传承,体现了东吴士族的传承对国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