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即冥器。同时还是指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明器一般用陶瓷木石制作,也有金属或纸制的。

明器是什么

引证解释

1、即冥器。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一般用竹、木或陶土制成。从宋代起,纸明器逐渐流行,陶、木等制的渐少。

明代还有用铅、锡制作的。《礼记·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唐谷神子《博异志·张不疑》:“自是不疑郁悒无已,岂有与明器同居,而不之省,殆非永年。”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摆设明器,好生齐整,我和你看一看波。”

《阅微草堂笔记》:明器,古之葬礼也,后世复造纸车纸马。孟云卿《古挽歌》曰:“冥冥何所须?尽我生人意。”盖姑以缓恸云耳。

然长儿汝佶病革时,其奴为焚一纸马,汝佶绝而复苏,曰:“吾魂出门,茫茫然不知所向。遇老仆王连升牵一马来,送我归。恨其足跛,颇颠簸不适。”焚马之奴泫然曰:“是奴罪也。举火时实误折其足。”

又六从舅母常氏弥留时,喃喃自语曰:“适往看新宅颇佳,但东壁损坏,无奈何?”侍疾者往视其棺,果左侧穿一小孔,匠与督工者尚均未觉也。

明器,是古代丧葬用的礼器,后世造纸车纸马。孟云卿写的《古挽歌》中说:“在冥冥之中还需要什么,才能够满足我活着的人的心意。”大概是说姑且用来缓解悲痛罢了。然而,我的长子汝佶病危时,他的女儿给他烧了一匹纸马。汝佶断了气却又苏醒过来说:“我的魂魄出了门口,茫茫然地不知晓要往哪儿去。遇见老仆人王连升牵着一匹马过来,送我走。遗憾的是马跛足,颠簸得很不舒服。”

烧纸马的仆从哭泣着讨饶:“这是我的过错,点火的时候一不小心折了一条马腿。”还有我的六堂舅母常氏在弥留之际,喃喃自语道:“刚才去看了新房子真的不错,只是东边的墙壁损坏了,可怎么办呢?”守在一旁的人去查视她的棺材,果然左侧坏了,有一个小洞。木匠和监工的,都未曾发现这个洞。

2、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

《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杜预注:“谓明德之分器。”

历史

在夏商时代的墓穴里就出土了陪葬的人、兽、日用器物及金银玉器。战国至汉代早期,厚葬之风甚盛,许多王公贵族死后往往将大批他们生前所用的奴仆、器物一同下葬。此时所用的明器严格来讲没有专门的特指,一般均是主人生前所用器具的实物。

到了汉代后期,厚葬之风渐衰,人们逐渐领悟到“人死如灯灭”,用不上什么实物随葬品。模型明器作为汉代新兴的成套随葬品组合。所谓模型明器,是指汉代墓葬中常见的、一整套特点鲜明的随葬器物,主要包括仓、灶、井、风车、碓房、圈厕,院落、楼阁、田地、池塘以及家禽、家畜俑。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不仅用生时所喜好的文物陪葬,还出现了许多仿制的象征性随葬品,也就是采用替代品陪葬,如汉墓出土的各种农庄、陶楼、陶院落、陶猪舍、陶狗、陶壶等等,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透露了当时的建筑形式,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器。

而由于大量生产的结果,使得许多不是上层阶级的人也负担得起,所以陶制的陪葬品在汉代相当盛行。它们是汉代人对所期望有的“财富”的展现;而陶农庄、院落配以侍者、乐者、戏者、兵丁等人俑,则是汉人对当时豪强富足者生活的向往。

宋代以后,纸制明器逐渐流行,陶瓷明器渐少。

特点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墓中,已出现专供随葬的模型,如江苏邳州大墩子遗址墓中出土方形尖顶陶屋、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墓中出土彩绘陶靴等。

商周时期明器日益普遍,河南安阳商墓中曾发现锡铅铸造的礼器和武器,以及仿青铜礼器制作的陶明器。战国时期,仿青铜礼器和乐器的陶明器更加普遍,象征车马的小型车马饰和陶、木质俑开始流行,甚至连竹木制作的床榻几案等家具和琴瑟等乐器,也常常是仿实用器的明器。

秦汉时期陶明器数量更多,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见秦始皇陵兵马俑),大小如真人真马。反映家赀财富豪华威仪的楼阁庭院、侍卫奴仆,井仓灶磨、车船、鸡狗等明器,在汉墓中随处可见,而且造型大多逼真。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流行武士俑、胡人俑、伎乐俑、陶牛车,南方流行青瓷明器,其中以莲花尊、魂瓶、虎子(溺器)等最具特色。

唐代出现三彩明器,工艺水平很高(见唐三彩)。北宋以后,纸明器逐渐流行,其他质料明器减少;但在官僚地主墓中仍不乏陶、木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