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即位后,立即着手铲除魏忠贤,并在魏忠贤死后,将他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的行为,赢得了当时人们的称颂。

然而,崇祯十七年三月,北京城被农民军围困,崇祯在自杀殉国前做了一件让人意外的事,秘密收葬魏忠贤遗骸,重新安葬在魏忠贤生前看好的香山碧云寺。为什么崇祯会这么做呢?

崇祯为什么派人秘密收葬魏忠贤的遗骸

人在面临绝境时,往往会重新审视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崇祯皇帝也在这将要国破已亡之时,重新回顾了魏忠贤的价值,才发现,也许此时魏忠贤尚在,明朝不至于走到今天这样的境地。

魏忠贤专权主政时,时任皇帝是明熹宗朱由校。这个皇帝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那个木匠皇帝,爱木匠活胜过爱国事,说实话,真让这个木匠皇帝来治理国家,明朝也许亡得更快。

也因为朱由校喜欢做木工,给魏忠贤制造了专权的机会。据记载,魏忠贤每次都在朱由校潜心于木工研究时奏报国家大事。每当这个时候,朱由校都会感到十分厌倦,对魏忠贤说,我知道了,你看着办就事。于是,逐渐地魏忠贤就掌握了朝政,导致奸佞当道,特务横行。

当然,站在正统的立场来说,魏忠贤身为太监,本不该弄政,加上魏忠贤本身贪图权势,谋害忠良,干了很多坏事,所以历史上都他的评价就是一祸乱国家的奸臣。

但抛开正统的言论,只就其个人能力来说,魏忠贤有良好的处理大事的能力,在明末党争不断的环境下,对于维护大明朝廷内部的稳定是有重要作用的。明熹宗朱由校在将死时还曾对崇祯说过: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虽然“忠贞”之说有失偏颇,但“可计大事”的评价却是很贴切的。

具体来说,魏忠贤在其专权期间作出的功劳有如下二点:

一是,魏忠贤阉党的得势,使得长于空谈的东林党人的势力大受打击,使得明朝从纷乱的党争中摆脱出来,国内政治得以稳定。

二是,魏忠贤善于用人,在边关的防御上,调拔适当,北方对于满清起到了有效的抵抗作用,所以,在魏忠贤专权时期,满清在边关上并没占到什么便宜。

当然,以上两点并不能抹杀魏忠贤扰乱朝政,“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崇祯语)的种种奸佞行为。但崇祯皇帝在铲除魏忠贤一党后,由于他自身多疑等自身性格缺陷,却并不能很好的管理国家。重新启用的东林一党又空谈误国,导致党争又起,朝廷内耗不断。所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崇祯极为勤于政事,却始终无法阻止明朝的颓势,反而加剧了明朝的灭亡。

1644年3月,李自成的大军攻破北京城,面对已无力回天的大局,崇祯感到极为绝望。此时,身边的太监曹化淳感叹地说了一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让崇祯皇帝突然想到了明熹宗朱由校临死时说的话,想到自己未听从兄长的安排,仓促铲除魏忠贤一党,导致今天的亡国之境,于是就悄悄让人收敛魏忠贤的遗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