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在网上刮起了一股唐朝热,不过有些观众也吐槽《长安十二时辰》台词让人看不懂,词语比较专业而且还带有文言文。所以这次官方也将这些高级术语的意思给列举了出来,例如旅贲军、望楼、狼卫等。那这次就先为大家讲讲旅贲军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唐朝并没有旅贲军,这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但在汉朝和元朝有虎贲军。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旅贲军是什么意思?旅贲军的读音介绍

根据周礼的记载,夏朝的官员里有虎贲氏,周朝沿用夏朝的官制也设有虎贲氏一职,汉代有虎贲中郎将、虎贲郎,历代沿用,一直到了唐朝才被废止。古代称宫廷禁卫军的将领为虎贲,也称勇士为虎贲。

虎贲的意思是如同老虎勇猛地奔走追逐野兽。

“虎贲”二字,最早出现于牧野之战,据史书记载:“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意思是说周武王的英勇战士像老虎奔入羊群一般,所向无敌。 此后,各朝各代,凡军中骁楚者,无不被冠以“虎贲”二字。《集解》引孔安国疏:“虎贲.勇士骼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从此,虎贲军成为精锐军队的代名词!

唐朝旅贲军是什么意思?旅贲军的读音介绍

尚书》对其介绍

《尚书·周书·顾命》:“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册度。”

《尚书正义》又引孔安国注云:“天子初崩,太子必在其侧。解其迎於门外之意,於时臣子皆侍左右,将正太子之尊,故使太子出於路寝门外,更迎入,所以殊之也。经言‘以二干戈’,文在’齐侯吕伋’下,似就齐侯取干戈。传言‘使桓、毛二臣各执干戈,於齐侯吕伋索虎贲’,则是执干戈就齐侯。传似反於经者,於时新遭大祸,内外严戒,桓、毛二人必是武臣宿卫,先执干戈,太保就命,使之就干戈以往,传达其意,故移‘干戈’之文於‘齐侯’之上,传言是实也。经言‘於齐侯吕伋’,下言‘以二干戈、虎贲百人’者,指说迎太子之时有此备卫耳,非言二人干戈亦是齐侯授也。《周礼》虎贲氏下大夫,其属有虎士八百人。知‘伋’为天子虎贲氏,故就‘伋’取虎贲也。”这里面提到“齐侯吕伋”曾担任虎贲氏一职。

唐朝旅贲军是什么意思?旅贲军的读音介绍

至今,在军旅之中,依旧不乏虎贲师、虎贲团、虎贲营的存在。

汉朝虎贲军

汉武帝时期,取军中遗孤与各将官子孙统为一军,号为虎贲军,立虎贲校尉为军事长官。虎贲军不受任何人节制,仅全权受命于皇帝一人!

唐朝旅贲军是什么意思?旅贲军的读音介绍

元朝虎贲军

元朝的正规军分为宿卫和镇戍两部分。前者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大都、上都及其附近地区,和作为中央军队镇压叛乱和起义;后者镇戍全国的战略要地和边疆。早期的宿卫军多为汉军。虎贲军属宿卫军。

当时今承德中西部的驻军,就是虎贲军的部队。

元代的军官自上而下称都万户、万户、千户、百户、牌头。驻在上都的虎贲军都指挥使,相当于万户。为大轮禅师建塔立碑捐资的虎贲军千户王瑢,驻地应是兴州。每个千户下辖二三十个百户,另一个为建塔立碑捐资的虎贲军百户王琮与其他百户,分别率兵驻于兴州辖境——今承德中西部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