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汉初的三杰想必大家都知道,分别是韩信萧何还有张良了,但是如果知道这三个人结局的人应该是知道这三个人的下场是有着多么大的不同的,韩信别灭族了,萧何入狱了,只有张良是善终的,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同为汉初三杰,为什么最后的结局非常的不同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分析揭秘看看!

汉初三杰一个灭族、一人入狱、一人善终,为何命运如此的不同?

一般说到开国功臣,我们往往容易想到“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等等很多典故,因为大部分的开国功臣命运其实都很悲惨,但是也有结局比较好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我们不妨就以“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的人生、结局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汉初三杰一个灭族、一人入狱、一人善终,为何命运如此的不同?

韩信,灭族

这也是最悲惨的一类,而且历史上被灭族的开国功臣还不少,说明其中还是有着很多共性的问题。韩信被灭族是因为他参与了留阳侯陈豨的谋反,结果被他的门客举报给吕后,吕后和萧何就用计将其杀害。毕竟如此,韩信死后还被灭了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韩信被杀看似偶然,其实其中也隐藏着一些必然:

首先,韩信为人比较狂妄。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领多少兵,韩信说最多十万!然后刘邦又问他,那你觉得自己又可以领多少兵呢,韩信说多多益善!

其次,韩信的胸怀不够广阔。当初他经常在南昌亭长家蹭饭吃,时间长了,亭长老婆就不愿意了,后来等他去的时候就故意不做饭,搞得他相当气愤。韩信被封为楚王后,只赏了这位亭长一百钱,并且还说他是一位小人,做好事不能有始有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信对于“一饭之恩”的老阿婆却赏赐了千金。

再者,韩信始终想谋反。当楚王时就想谋反,结果被刘邦用计擒住,贬为淮阴侯,但韩信不知悔改,又想造反,终于被灭族;

还有,韩信看不起别的官员,人际关系差。这里有一个例子,韩信有一次去拜访樊哙,樊哙非常客气,行跪拜的礼节恭迎恭送,没想到韩信却说,我居然和这样的人同列!

所以说,韩信的种种行为注定了他的悲剧。

汉初三杰一个灭族、一人入狱、一人善终,为何命运如此的不同?

萧何,入狱

萧何大家都知道,和刘邦的关系非常铁,和刘邦一起起家,刘邦打仗时萧何管理后方。虽然刘邦经常打败仗,但是由于萧何在后方能够源源不断的给他输送人和粮食,所以最终才让他得以打败项羽。

其次,萧何爱护百姓,治国有方,而且还很清廉,对刘邦也非常忠诚,那为什么他也会下狱呢?起因只是萧何看长安城的上林苑中有不少荒地明明可以种植,却荒废着,建议皇帝分给老百姓种,刘邦觉得萧何沽名钓誉,一怒之下便让萧何坐牢了。如此小的一件事情会让刘邦大动肝火,真实的情况是他对萧何的猜忌已经很久了。刘邦曾经说过,当年李斯做秦朝宰相的时候,有好事都归功于皇帝,出了差错就揽到自己身上,这才是好宰相啊。刘邦觉得萧何的名声太好,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虽然后来又把他放了,但是萧何从此不得不远离政治,面对刘邦时无不显得诚惶诚恐,两人的关系也就变成了单纯的君臣关系。

汉初三杰一个灭族、一人入狱、一人善终,为何命运如此的不同?

张良,善终

张良虽然没有一寸战功,但是刘邦评价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是制定整个刘邦集团战略的第一号智囊:如何应对鸿门宴,如何智取咸阳,入关后如何作为,在楚汉争霸时定下整个战争的策略。可以说他的作用比韩信还要大,张良是战略的制定者,而韩信只是其中的一个执行者。刘邦平定天下后,让张良在齐国任意选三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张良推辞说,上天让我遇见主上,已经是我的幸运,主上听我的计谋常常能生效是因为运气好,我当年和主上在留县相遇,让我留在留县就好了,于是刘邦封张良为留侯。此后,张良更是不问政治,寻仙问道,练气功,有什么好事他都推托有病不出,正是他的这种韬光养晦,急流勇退,才使得刘邦和吕后至死都很信任他。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武将比文臣更容易受猜忌也是一个方面,尤其是像韩信这样的天才将领,一旦犯错结果必定就是杀身灭族。像张良这样有通天彻地本领的谋士,最后也只是个文臣,而且他出身在韩国相府,世代高官,对政治上的东西自然就看得更透彻。

萧何虽然也只是个文臣,但是毕竟他也比较懂得收敛,而韩信年轻时更接近于像一个游手好闲的混混,颇有点“刘邦年轻时”的意思,也许在战争年代可以屡立战功,但在和平年代不能甘于寂寞,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终遭灭门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