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韩信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人真的很厉害,一身战绩满满,被称为兵仙,关于韩信的也有什么韩信点兵等等故事了,如果熟悉韩信的人的话,会发现其实其实韩信一生也非常的坎坷了,能手胯下之辱,也能当将军,最后佣兵百万,但是当时的韩信为什么不寻找夺取天下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韩信当时手握雄兵百万,为何不选择自己夺取天下?

韩信最初跟的不是刘邦,而是项羽。他多次向项羽献计策,项羽没有采用,。因此,他转投到刘邦一边。可以说,如果项羽此时采纳韩信计策,并重用韩信,那么,后来得天下的,将是项羽,而非刘邦。(当然了,如果项羽这么做了,他也就不成其为项羽了。)

韩信开始并未得到刘邦重用,只封了个治粟都尉,还是夏侯婴推荐的。后来萧何发现韩信具有非凡之才,才数次向刘邦力荐他。但刘邦依然未重用。至有韩信逃走,萧何月下将其追回之事。萧何对刘邦说,韩信乃“国士无双",欲夺天下,非此人不可。刘邦因此才拜韩信为大将军,三军统帅。

韩信当时手握雄兵百万,为何不选择自己夺取天下?

翦灭诸侯,尤其是灭齐,斩杀楚名将龙且之后,项羽感到了害怕,派武涉至韩信军中,欲说降韩信,武涉说,当今天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但被韩信拒绝。之后,齐国人蒯通又劝韩信自立,也说,"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宜自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继而争夺天下。韩信顾念刘邦的知遇之恩,也没有答应。众所周知,后来韩信终惨死于刘邦和吕后之手。

韩信当时手握雄兵百万,为何不选择自己夺取天下?

那么,韩信如果此时自立,能否成功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第一,韩信是非凡的军事家,其时已威震天下。项羽向来目中无人,连他都害怕韩信,可知当时韩信的威名之高了。第二,蒯通亦当世高人。从他对韩信的一番言语以及后来对刘邦的答语中,可以看出,他不仅胆量过人,而且胸有韬略。他和韩信结合,干出一番事业是大有可能的。第三,韩信征伐诸侯,历时数年,所向披糜,没有败绩。每战后,必收编大批军队,且会从中选拔将领。所以,此时韩信军中,绝大部分应是他的人,原来的汉军只占极少部分,而且这部分也必早已威服于韩信。第四,灌婴,曹叁,张耳是刘邦的人。估计不会反刘邦。但以韩信和蒯通之才,收拾此三人易如反掌。(。此三人和韩信的关系不错,都敬服韩信,这从之后韩信被从楚王降为准阴侯以后,他们仍恭敬韩信可知。所以韩信可能不会杀此三人,或械而纵之。)第五,当时韩信手下的军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堪与刘邦或项羽一比高下。

韩信当时手握雄兵百万,为何不选择自己夺取天下?

所以,韩信若于此时自立,必获成功。则历史上将会上演出一部秦末三国演义的好戏了。那么,韩信为什么没有自立呢?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一,韩信对刘邦有感恩之心,有愚忠之意。如他自己所说,"汉王遇我甚厚,……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二,韩信虽然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在政治上却很幼稚。这从很多事情上可以看出来。灭赵之后,他上书刘邦请立张耳为赵王。此请未必不含立己之意。张耳立而韩信未立,于是才有灭齐之后上书要求刘邦立其为"假王"之事。又,刘邦兵困固陵,召韩信,而韩信迟迟未动,直到刘邦答应裂土分封,才出兵,而一出兵,便置项羽于死地。又,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后,诸将礼拜他,他竞说羞与灌绛为伍,这话不仅得罪诸将,也必为刘邦所不悦。凡此种种,都证明了韩信在政治上的幼维,缺乏政治家应有的素质。三,最重要的一点,韩信没有政治野心,没有自己做帝王的打算。也没有及时地把帝王的自私和冷酷的本性看透。他的最高願望就是做个藩王。尽管他对刘邦有所认识,却总是不忘刘邦的好处,对刘邦存有幻想。如果他能预测到自己的悲惨结局,我想,他是会听蒯通的话,在齐地自立的。

韩信当时手握雄兵百万,为何不选择自己夺取天下?

韩信没有自立,以自已的生命为代价,成就了刘邦,成就了汉朝,在客观上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也算是死得其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