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友是戏曲界的行话。其意是指喜欢演戏唱曲的爱好者。据说昔日中国戏坛有许多名票友,其演技、唱腔、扮相,都胜过台上正角,京华、沪宁都有名噪一时的票友。票友从来不为钱去演戏,倘若兴致浓处,水袖长衫、长靠短靴,也只是为了一个“玩”字,却决不会收那份“包银”。

票友大多数是为自唱自娱,如清朝的皇室的爱新觉罗·载湉、贝勒爱新觉罗·载涛、夏山楼主、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同仁堂的经纪人周子衡和上海的杜月笙、银行老板冯耿光、张伯驹、生理学家刘曾复都是造诣很深的名票,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票友是什么意思

但也有不少人由业余转为专业演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下海”,如老生张二奎、孙菊仙、汪笑侬、言菊朋、郭仲衡、奚啸伯,花脸黄润甫、金秀山,小生德珺如,老旦龚云甫、卧云居士,琴师李佩卿都是京剧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近年票房活动非常频繁,甚至远远超过了专业剧团。

发展

相传乾隆年间,流传着一种名叫“清音子弟书”的曲种,为八旗子弟所创,当时曾分西城调和东城调,西城调类似昆曲。演唱的曲目多编自于小说和戏曲,曾一时盛行京城及东北各地。八旗子弟无论到各处演唱,都须得到批准,在所领到的龙票上注有“发给XX票房”字样,凭此方可聚会演唱。至康熙年间,清朝统治已经稳定,此活动逐渐停止。

因其属于业余爱好,不取任何报酬,清中叶以后,便把不取报酬的业余戏曲、曲艺演唱者及乐师称之为“票友”。票友须有一个进行排练、演唱的活动之处,于是该场所就沿用了“票房”这一名称。这最初是与京剧毫无关系。位于鼓楼东大街原有一家“天汇茶园”,西城的八旗子弟常在此演唱子弟书,后来就转变为清唱京剧了。

特点

票友和一般的京剧爱好者不同,他们不仅爱看京剧,也喜欢演唱京剧,甚至还参与演出,闪亮登场。不仅演唱生、旦、净、丑各个行当的票友应有尽有,而且有些票友还把伴奏、服装、化装等都当作爱好加以研习。还有些票友为过戏瘾,专门跑龙套,而且自备各种龙套服饰,许多票友还擅长研究剧本,钻研唱腔字韵,琢磨表演身段。

票友登台演戏,称为票戏,当票友取得一定造诣后,有的便转为职业演员,行话称之为下海,像京剧名家孙菊仙、龚云甫、言菊朋、奚啸伯等人原本都是票友出身。

京剧票友与其他艺术的业余爱好者相比,具有广泛性、群体性、自娱性、研习性等鲜明的个性。票友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他们对京剧艺术的传播,演员表演技艺的提高,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