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丽江古城区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

丽江古城的选址有什么考究

丽江古城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方位、朝向、气候、水源等因素。古城位于丽江坝子中央,“负阴而抱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山体既挡住了西北方向冬季寒风的侵袭,又作为城市的依托,构成城市空间的起伏变化;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阳光充沛。

整个古城形成了坐靠西北,放眼东南的空间格局。源于黑龙潭,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然后再经多次匀水分流,如条条柔软的碧带,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流水,户户庭前垂杨柳”的诗画图。

丽江古城的选址不仅是考虑了地形水源等因素,就连所处地今天的丽江古城区都是意义非凡的。丽江古城区是丽江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和信息中心,自古以来是纳西、汉、藏、白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

境内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灿夺目,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以及被中外学者称为“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旅游景点有束河古镇、黑龙潭、观音峡等旅游景点。

同时古城区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摄氏12.6度,年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丰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立体气候明显,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气候冷凉;在海拔2400米左右的坝区气候温和,四季不分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区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太阳辐射强。

据《云南通志》:“江名丽水,源出吐蕃界,共龙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讹犁为丽。”县域在战国时期属秦国边地,楚庄蹻建滇国时属滇国之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至东汉时期属益州越嶲郡遂久县。蜀汉建兴三年划归云南郡。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属宁州云南郡西姑复县。唐代,吐蕃和南诏先后在铁桥城(今塔城乡)设神川都督府。宋大理国前期属剑川节度,后属成纪镇善巨郡,时县境有三赕(丽江坝)、九赕(巨甸、石鼓等)等几个行政区。

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忽必烈征大理国,在境内设茶罕章管民官。元至元八年(1271)改为茶罕章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丽江”之名从此始用。

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设丽江路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任元朝丽江宣慰司副使的阿得归附明朝,明朝置丽江府。

综上所述,丽江古城的选址是经过多方考虑的结果,综合地势、水源、气候、地理位置等原因,最终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