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集中收藏有洛阳地区出土的上自史前,下迄明清时期的各类珍贵文物,尤以夏商周三代青铜礼器、汉唐陶俑、唐三彩和宋代瓷器等,藏品数量较大,种类丰富,富有地域特色,在中国文物界占有一定的地位。

青铜器

乳钉纹青铜爵,饮酒器。1975年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长流尖尾,束腰平底,三锥足细长。流折处有两钉形短柱。腹部一面有凸线两道,两线之间横列五枚乳钉装饰。器壁甚薄。有“天下第一爵”之美誉。

洛阳博物馆里面有什么精品文物

方格纹铜鼎于1975年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鼎收口、圆腹、平底、锥状三足,沿上铸二环形立耳,腹饰不规整的方格纹。该鼎合抱模铸风格,端庄规整,但略显稚拙粗糙,纹饰图案具象朴素。方格纹铜鼎是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鼎,号称“华夏第一鼎”,堪称国之重宝。

兽面纹铜方鼎于1977年洛阳北窑庞家沟西周墓出土,双立耳,方腹,四柱足是西周早期极难得的上乘之作。该件方鼎可称为西周方鼎中的第三大方鼎。且铸作精工,造型俊美。是商周青铜礼器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

母鼓方罍(léi),1963年,出土于洛阳北窑。整件器型外形稳重大气,器身纹饰华丽,在商代晚期流行一时,是商晚期青铜酒器中的精品。

1947年秋,在洛阳市郊小李村出土。叔牝方彝呈长方体,是一种典型的西周早期盛酒器,盖、身、座饰以云雷纹为地的三层半浮雕花纹,其盖、腹主体花纹为饕餮纹,唯口沿下、圈足及盖顶上饰一周凤鸟纹,纹样繁密工细,铸造精工。这件器物即为王室重器,是西周时期青铜礼器的典型之作。国内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1984年秋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为盾牌形,面微突起,它是先铸好牌形框架,然后有数百枚方、圆或不规则的绿松石粘嵌成突目兽面。是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

玉器

白玉杯是曹魏时期的饮酒器,1956年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出土。

玉璋1975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26]该玉璋长48.5厘米,呈扁平长方体状,前端薄而宽,两面扁平,刃口略凹呈弧形;后端两侧有齿饰,与两面齿饰对应处留有平行阴线;长方柄,柄前正中有穿孔。

绿松石龙形器是2002年春,在清理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南院出土,长约65厘米,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又细又小的绿松石片粘嵌而成,其中,最小的绿松石片直径仅0.2厘米,厚度约0.1厘米。龙身略弯曲,中部脊线向两侧下斜,全身布满菱形鳞纹,尾尖内蜷。在龙形器尾端不远处,还有一个绿松石条形饰,与“龙体”近乎垂直。这件绿松石龙形器宛若一条游龙,在早期龙形器中十分罕见,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国宝”,被命名为“中国龙”。

石刻

东汉石辟邪是1992年,孟津县会盟镇汉光武帝陵出土。高1.9米、长2.9米,重达8吨。迄今为止,在国内出土文物中,体形这么大、艺术手法如此精湛的石辟邪仅此一尊。

正始石经于1922年发掘于偃师市佃庄镇太学村,出土后即被保存,它长75.4厘米,宽约50厘米,碑表刻《尚书》,碑里刻《春秋》,有600字左右。

三彩器

三彩灯于1987年在洛阳吉利区出土。是唐代使用照明用具。由座、柄、盘、盏四部分组成,造型优美,釉色鲜艳,是洛阳考古发现中首次发现,更是三彩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瑰宝。

三彩女坐俑于1964年洛阳北窑出土,高27厘米俑胎质坚硬,施釉均匀,无釉流痕,她身穿黄色长视襦衣,姿容丰腴,仪态娴雅,代表了盛唐时期妇女的一种风范。是一件具有时代生活气息的唐三彩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