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简称皖,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位居全国第22位,截止2018年,常驻人口6323.6万人,管辖有·16个地级市。

安徽省成立于1667年,也就是清朝康熙六年,在此之前,安徽和江苏合成江南。因为江南省太牛了,钱多、人多,实力雄厚,清朝害怕不好控制,所以就把这个全天下最富的省一分为二了,一半起名叫江苏,一半起名叫安徽,之所以起名叫安徽,是取了当时境内最有名的两座城市,安庆和徽州的首字,所以叫安徽。

安徽亳州历史上的人和事这里是曹操的老家还有人在此称帝

安徽

今天介绍的这座城市是亳州,这座城市在古代可是非常牛的,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历史三次为国都,其中有一次,有人在这里建国称帝长达三年,更重要的是这里还诞生了三位皇帝,其中一位就是曹操。

一起了解下,亳州历史上的人和事。

亳州历史

亳州历史很悠久,早在七八千年前就有人居住了,炎黄时期,帝喾(黄帝曾孙)代颛顼为帝,都于亳(今亳州市)商朝时期,商汤曾经建都在亳州(不是现在的亳州),西周时期,这里有个焦国,后来又先后属于陈国和楚国,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属秦国。

安徽亳州历史上的人和事这里是曹操的老家还有人在此称帝

亳州

秦朝时期这里先属于泗水郡,后来改属于砀郡,西汉时期,撤销了砀郡,又改属沛郡,东汉时期属于谯郡。当时谯郡的总部就在今天的亳州,周边县市都归谯郡管辖。

三国时期,是亳州的辉煌时期,因为亳州地位上升了,成了国都,221年,曹魏皇帝下令谯郡为陪都,和当时的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为五都。

亳州之所以有这样的地位,主要就是这里是曹操的老家,三国时期,很熟耳熟能详的曹氏将领和夏侯氏将军,都来自亳州。

亳州这个名字虽然在此之前出现过,但是真正作为一座城市的名字是从北周开始的。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又把亳州改名为谯郡,唐朝建立之后,为了表明和前朝不同,再一次为谯郡改名,新名还是叫亳州,因为唐朝比较长寿,亳州这个名字算是正式使用下来了。

安徽亳州历史上的人和事这里是曹操的老家还有人在此称帝

亳州

元朝时期,亳州又牛起来了,这次又成国都了。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红巾军造反,红巾军的首领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帝,号称“小明王”

都城就在亳州,当时的朱元璋也受小明王领导。不过这个政权定都亳州的时间不长,只有三年时间。

明朝建立后,这里属于凤阳府管辖,清朝时期,江苏和安徽分家,亳州划归安徽管辖,民国时期,亳州先是被降级为亳县,又后设置亳城市。

建国后,亳州的地位是步步高升,1986年,亳县撤县设市,称为亳州市,1996年升级为省辖市,2000年,正式成为地级市,管辖三个县一个区,成为安徽省最年轻的地级市。

安徽亳州历史上的人和事这里是曹操的老家还有人在此称帝

亳州蒙城

亳州名人

如果说亳州历史上的名人,那最出名的非曹操莫属了。

曹操

曹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枭雄,今天安徽亳州人,三国志说他是曹参之后,也不知道真假。他的祖父是有名的宦官曹腾,曹魏建立后还被追封为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宦官被追封为皇帝的,也就只有曹腾了。

曹操的父亲叫曹嵩,曹操是曹嵩的大儿子,曹嵩很有商业头脑,为官期间赚了很多钱,但是人家知道怎么给皇帝,花钱给自己买了个太尉的高官,成为三公之首。

安徽亳州历史上的人和事这里是曹操的老家还有人在此称帝

曹操

董卓之乱时,曹操起兵,当爹的害怕牵连到自己,就躲到了外地。后来听说曹操在兖州干的不错,就去投奔,结果在路上被陶谦杀了,曹操为父报仇,杀了很多人,连累了很多徐州百姓。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口碑不好,来带着在民间的口碑也不好,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为百姓做的事远比刘备、孙权要多。曹操一生除了打仗,其他时间都在兴修水利、奖励农桑,恢复生产,而且为人很节俭。文学上的成就也非常高,在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帝王很多,但是能达到曹操这样文治武功的几乎没有。乾隆虽然天天吹嘘自己诗文很牛,超过了李白杜甫,但是写了一辈子的诗,到如今没有一首耳熟能详的,反观曹操就不一样了,他的诗文都进入语文课本了。

安徽亳州历史上的人和事这里是曹操的老家还有人在此称帝

曹丕剧照

曹丕

曹魏的开国皇帝,曹操虽然打了曹魏的基业,但是他一天皇帝都没当过,反倒是死后,被自己儿子追封为帝了。

曹魏之所以被司马家篡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短命,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帝王一个比一个寿命短,你在看看司马懿,一个人熬死了曹家几代人。

曹叡

曹魏的第二任皇帝,曹丕的儿子,也是曹魏政权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他去世后,曹家已经没人是司马懿对手了。

安徽亳州历史上的人和事这里是曹操的老家还有人在此称帝

司马懿剧照

神医华佗

中医里最传奇的大夫非华佗莫属。三国演义中层提议为曹操做开颅手术。

真实的华佗也确实很厉害,他发明了麻沸散,一种麻醉药,用麻醉的方式为病人做手术,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用麻醉方式为病人动手术的先例,被人称为外科鼻祖。

只不过很可惜,他的医学著作没能流传下来,留下的全是他的传说。

安徽亳州历史上的人和事这里是曹操的老家还有人在此称帝

华佗

许褚

曹操身边的虎将,人称虎痴,是曹操身边最信任的人,平时总在曹操左右,保护曹操安全,曹操去世后,许褚哭至吐血。

许褚一生很少带兵冲锋,多数都在曹操身边负责保卫,有一次,曹操和马超对阵,马超问许褚在么,曹操指了指许褚,许褚对着马超怒目而视,吓的马超都没敢出来挑战。

当然了,除此之外,亳州还有很多名人,比如三国时期的夏侯渊、夏侯惇、曹仁、曹真,都是当时的名将。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他没有关注到的,欢迎大家补充。

安徽亳州历史上的人和事这里是曹操的老家还有人在此称帝

亳州是一个怎么样的城市?

亳州是安徽省所辖的地级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下列文字是“亳州故事”。

一、位置:北部是河南省商丘市、西部是河南省周口市,南部是安徽省阜阳市、东部是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 。

二、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

三、民族:境内以汉族为主,其次为回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

四、景点:

(一)花戏楼:位于亳州市花戏楼路,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专供演戏的建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二)曹操地下运兵道:位于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华祖庵:位于亳州市永安街,相传曹操悔恨杀死同乡名医华佗所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四)新四军纪念馆:坐落于亳州市涡阳县新兴镇,距县城20公里,北与河南省永城市接壤,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国防教育基地、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尉迟寺遗址:位于亳州市蒙城许町镇境内国内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尉迟(读yù chí)是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时期苻坚攻灭鲜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国。后来拓跋邽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与此同时,鲜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迟部落,号尉迟部,如同中华之诸侯国。后来尉迟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迟为姓,称尉迟氏。

(六)庄子祠:位于亳州市蒙城县涡河北岸漆园办事处境内,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为纪念先贤庄子所建造的仿汉代建筑群。

(七)陈抟庙景区:陈抟出生地--希夷故里,为亳州谯城区城南宋汤河南岸陈家营村。为纪念陈抟,后人在其故居建庙敬祭,后故居和庙祠均毁。2007年,亳州市政府斥资重建。2010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AAA级旅游景区"。

陈抟(读tuán),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尊奉黄老之学。

(八)江宁会馆:位于亳州市古泉路北侧,是南京药材商人为经商方便,清嘉庆12年在圆觉寺的基础上集资改建而成。

五、笔者所“见”:

(一)亳州的“亳”字读“bó”,不读“毫”。

(二)民间有多巧人(匠人),在历史上手工业比较发达,作坊、匠铺已遍及城乡。主要有酿造、粮油加工、织染、修理、金银加工、纸扎、制毡、制笔、制炮、制作家具和农具等。亳州土绢早在唐代即闻名于世,进贡皇室。

(三)中国四大有药都:安徽--亳州(药都之首)、河北--安国、河南--禹州、江西--樟树。

(四)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市场管理者是康美公司,市场上面有三个建筑物,第一个是江泽民题词纪念碑: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第二个是:财源滚滚球;第三个是:神医华佗像。在神医华佗的左手拿的就是亳州的市花-芍药,华佗像上"华佗"两字为郭沫若所提。

六、亳州好吃的:

(一)嘛糊:亳州地方特色小吃,状似粥。将黄豆、小米、大米等按一定比例加工成淀粉调成糊,当水烧至90度左右时,将淀粉糊及辅料慢慢倒入水中,边到边按一个方向搅动,直至嘛糊全熟。吃时在嘛糊上撒些许咸黄豆、芝麻粉。嘛糊清香微甜,口感滑润,有清热去燥、润肺利水之功效。

(二)扁豆糕:亳州地方独有食品。扁豆洗净,放入水内侵泡一小时捞出,加少许淀粉、糖、佐料调成稠糊状,堆在篦子上蒸熟即可,形状呈圆形,可大可小,可厚可薄。入口清香松软微甜,为居家调剂生活之上品。。

(三)锅盔:亳州一种独特的食品。取大块面团反复揉“熟”,配以佐料,制成直径为40—50厘米,厚为3—4厘米的圆形厚饼,放入平底锅内炕,上撒芝麻。为加快熟的速度,一般还用筷子扎上几个眼。该馍象古代盔甲,又圆又硬,所以得名锅盔。锅盔馍表面金黄,外脆里软,又香又甜又咸,是野外作业的上好方便食品。据传该食品为曹操当年发明的军用食品。

(四)撒汤:撒汤源于皖西北涡阳、蒙城一带。撒为肉汤、肉杂之意,因其字生僻,人误写为“撒汤”、“杀汤”等。撒汤是用老母鸡、猪排等为原料,炖好后,打生鸡蛋在碗里,搅拌匀后,用沸腾的肉汤浇沏,制成黄橙的肉汤蛋花茶。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偶尝此汤,大加赞赏,从此撒汤声名远播。现今撒汤传遍江淮大地,成为风味独特的安徽著名小吃。

七、亳州特产:

(一)古井贡酒产自安徽省亳州市,属于中国亳州地区地方特产的大曲浓香型白酒,有“酒中牡丹”之称、被称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古井贡酒在中国酿酒史上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其渊源始于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产的“九酝春酒”和酿造方法晋献给汉献帝刘协。以“色清如水晶、香纯似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的独特风格,赢得了海内外的一致赞誉

(二)苔干,又称贡菜,是一种由莴苣状的植物加工成的半干品条状蔬菜,其栽培史见于秦,苔干现种植面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苔干生产、种植基地。苔干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具有清热、明目、解毒、利五脏、通经脉等功效。在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纳入宫廷,故得名为贡菜。周总理曾多次用此菜招待外宾,因嚼咽时能发出清脆的响声,周总理幽默地称之为“响菜”。

(三)亳丹皮,是亳州地产药材,亳州是药用牡丹的主产区,丹皮即药牡丹的根皮,秋春季采挖3—5年的牡丹,除去根的表皮和皮肉木质,晾干即可。中医认为丹皮可以清热泻火解毒舒肝。现代医学认为亳丹皮有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抗菌等作用。

(四)亳菊,产于安徽亳州,阴干入药,一般寒露后采摘,朵大、色白。能疏风散寒,解署明目,既入药,又是上佳的饮品。

亳州学院,简称亳院,是亳州最好的大学,原亳州师范升级版。

安徽亳州历史上的人和事这里是曹操的老家还有人在此称帝

亳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1、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亳州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2、曹操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

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很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

3、李敬玄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谯县(今安徽谯城)人,唐朝宰相。李敬玄早年曾为唐高宗的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后进拜中书令,封赵国公。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

因不通兵事,大败而回。后被贬为衡州刺史,又任扬州长史。永淳元年(682年),李敬玄病逝,追赠兖州都督,赐谥文宪。李敬玄年轻时博览群书,精通礼制,后在马周的推荐下,进入崇贤馆,成为太子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的侍读。

4、李绅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

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5、马玉昆

马玉昆(?-1908年),字荆山,亦作景山,民间称为马三元,安徽亳州市蒙城马集人。初以武童从毅军宋庆参加对捻军作战,积功至都司,后擢总兵。1874年与左宗棠部共同抗击阿古柏和沙俄侵略。1894年补授山西太原镇总兵,协助宋庆防卫旅顺口。7月朝鲜事急,奉令率军至平壤。

在平壤保卫战中,他指挥所部奋勇抗击,重创日军第九旅团。但因主帅叶志超贪生怕死,指挥失当,终于败回国内。1895年在辽河下游与日军作战中,马玉昆虽英勇善战,但由于清军各部不协,仍以清军失败而结束。1899年擢浙江提督,次年调还直隶提督。庚子之变时,马玉昆率武卫左军抵御八国联军。

安徽亳州历史上的人和事这里是曹操的老家还有人在此称帝

曹操的故乡是哪里?

曹操的故乡是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扩展资料

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其根基属于儒家思想范畴,尚仁义礼让,并试图以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术,严刑峻法,史载甚明,这构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此即“拨乱刑为先”。

所以,曹操的思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处于乱世之中的曹操既强调刑法,也没有忘记礼教之用。他始终尚礼重法,两手俱用,并在礼法并举、两手俱用中表现出了特有的谲诈之能。

曹操精于兵法,在统一北方起到了积极作用,黄巾起义之后,东汉解体,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从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历时17年,是曹魏的立国之战,并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御将方面,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曹操能够根据将领特点,用其所长。 例如,许褚、典韦壮武有力,忠诚奉法,曹操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

臧霸有恩信于东土,曹操将青、徐二州托付于他,从而得以专心对付袁绍,不必以东方为念;降将文聘本是刘表帐下大将,在江汉一带颇有威恩,曹操任其为江夏太守,委以边事,使御孙权。

曹操喜爱坟典和六艺之学。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就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和收求。建安五年(200年)他击败袁绍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任魏公后,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东汉官府和民间藏书,

“采辍遗亡”,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还请蔡邕之女蔡文姬讲其藏书之事,蔡文姬“缮书送之,文无遗误”。由于他重视国家的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了魏国的国家藏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 曹操(三国魏政权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