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一代枭雄拿破仑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他曾经是法兰西帝国的国王,曾经一度带领着法兰西走向辉煌,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地区。然而当反法联盟组建起来后,拿破仑的侵略势头就显得不那么轻而易举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拿破仑打的最后一站是莱比锡会战,那么这次会战的是怎样的呢?为何成为了拿破仑的退位之战?

莱比锡会战是怎样的?为何说是拿破仑的退位之战呢?

1813年5月19日在德累斯顿的拿破仑对联军的阵地进行了侦察,拿破仑决定以第十二军、第十一军和第六军发起正面攻击,牵制联军左翼,同时由内伊直接指挥四个军,在包岑以北七英里半的克里克斯渡过施普雷河,然后向普雷蒂茨村发起攻击,迂回联军右翼。因此,5月20日上午法军右翼向前推进,逐退了据守河岸的敌军前哨。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法军在河上架起了高架桥,并在右岸获得了一个立足点。于是拿破仑命右翼暂停前进,以便将内伊从左侧拉上来。拿皇用铅笔匆匆草拟了一份命令派人送给内伊,要他从普雷蒂茨向东南方向前进,以切断敌人的退路。显然内伊对这一命令并没有理解。这到底是贝尔蒂埃的过错还是内伊的参谋长约米尼的过错,抑或是拿破仑的笔迹潦草的缘故,尚不清楚。然而由于约米尼长期与贝尔蒂埃不和,在这次会战后,他就投奔到联军方面去了。

经过艰苦奋战,内伊于上午十时到达普雷蒂茨村。而联军发现其右翼和退路受到威胁,联军悄悄地撤离阵地,向东退往戈尔利茨。包岑失利使联军处于一种不妙的境地。俄将领坚持将俄军从西里西亚撤到波兰。而拿破仑的战略形势同样不容乐观,一是战线太长二是奥地利的态度也日趋强硬,所以双方都急欲争取一段喘息之机。最终双方达成了休战协议,至8月17日。

莱比锡会战是怎样的?为何说是拿破仑的退位之战呢?

到了1813年7月,西班牙法军在维多利亚遭到威灵顿的毁灭性打击,法军只好退守埃布罗河一线。而8月12日,奥地利向法国宣战,加入反法同盟。奥地利加入联军阵营严重削弱了拿破仑的战略地位,因为一支部队如果通过埃尔茨山口走出波西米亚就可以从南面迂回易北河一线,直指莱比锡和德累斯顿。法军有被包围的危险。

8月17日,战端重启,奥军则通过埃尔茨山口出波西米亚从南面迂回易北河一线,直指莱比锡和德累斯顿。但这时的拿破仑没有首先去考虑如何对付联军的攻势,他认为自己的战线非常安全,已然没有了十年前的睿智。

面对这样的危险形势,拿破仑所采取的措施是将部队分为两支:一支由乌迪诺指挥,72000人从北线进攻柏林;另一支由麦克唐纳指挥,102000人向东进攻布吕歇尔。不幸的是,这两支部队都遭到了惨败。而此时奥军已经越过波西米亚,来到了法军的后方,并开始推进。奥军于26日下午四时发起攻击,俄军在右,奥军在左,普军居中。

莱比锡会战是怎样的?为何说是拿破仑的退位之战呢?

但是联军之间的协同差,而且是逐次投入兵力。因此法军在阵地上多次打退联军的进攻,并且奥军在失败后全线撤退。对于溃退的奥军,法军没有实施有力的追击。法军的德累斯顿战役是一次胜利,但是这次战役没有取得战略成果。

大这之后,法军的第一军3万人,奉命“突入波西米亚”,任务是摧垮保护奥军的俄军,但是由于拿破仑没有亲自一线指挥,旺达姆被克莱斯特的普军诱入库尔姆附近埃尔茨山的一条峡谷,以致全军覆没。同时威斯特伐里亚国王热罗姆带着大批的武器和马匹投靠反法联军,这不祥地预示让拿破仑觉得不能在南德意志久留。

但是未能打垮在德累斯顿与之列阵对抗的敌军,昔日从莫斯科撤退后所曾面临的战略问题如今又摆在了拿破仑的面前。夏季眼看就要过去了,每一个星期的消逝,就意味着更多的增援的俄军生力军的到来。而拿破仑的兵力问题则日益严重。他早已将1814年度新兵征召入伍,而乌迪诺、麦克唐纳和旺达姆造成的人员和火炮的损失又是无法弥补的。

莱比锡会战是怎样的?为何说是拿破仑的退位之战呢?

为了能够安全撤退,让反法联军误认为其仍会进攻,拿破仑派内伊支乌迪诺试图重新进攻柏林吸引联军的主力。但是内伊被击败了,这反而让联军在次推进到了德累斯顿附近。下一步到底应该如何行动,拿破仑依旧举棋不定。尽管他赢得了三场会战的胜利,但他已经输掉了整个战役。战争的主动权已经转移到了联军手中,他们的资源比他远为丰富。这些困难的存在促使拿破仑考虑从德累斯顿撤住供应状况较好的莱比锡。

正当拿破仑在各种行动方案之间踌躇不定的时候,联军却发起了攻势行动。布吕歇尔极力说服三国君主,使他们确信发动巨大的钳形攻势能够包围法国大军团。布吕歇尔本人率六万五千人,与易北河平行向西北方向前进,在维滕贝格渡过易北河后,挥师南下,直指莱比锡。在他的右翼,贝尔纳多特于德绍渡过易北河后也向南运动;施瓦岑贝格则构成这把铁钳的南牙,杀出埃尔茨山,从东南方向挺进莱比锡。

9月26日联军开始行动,9月27日,拿破仑开始对联军行动有所觉察。直到10月6日,拿破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不顾一切将打击力量集中于迈森,但仍旧拒绝承认正在放弃萨克森首都。他留下圣西尔的第十四军防守该城。10月12日拿破仑最后断定他必须集中全部兵力于莱比锡进行一场决战。他率领的十九万人马,连日长途行军,饥渴顿踣,被三十万联军无情地围进了一个狭窄的圈子里,毫无机动余地。10月16日,联军发动向心攻击,一天过去,胜负难分,交战双方各伤亡约二万人。

莱比锡会战是怎样的?为何说是拿破仑的退位之战呢?

17日,双方喘息休整。拿破仑请求休战,但联军未予理睬,因为本尼格森率四万俄军生力军即将到达,科洛雷多率领的奥军也正在途中。

10月18日战斗继续进行。上午七时,联军发起攻击,法军尽管顽强抵抗,但终因众寡悬殊渐渐被迫退守莱比锡郊区。下午雷尼埃指挥的萨克森和符腾堡部队投向联军。法国炮兵几乎把所有炮弹都消耗光了。这一天,双方损失都在二万五千人左右。夜幕降临时,拿破仑被迫放弃战斗,下令向西南撤退。

19日,大军团开始撤退,但是一路上险象丛生,各种灾难接踵而至。10月30日,快接近法兰克福时,拿破仑发现雷德指挥下的四万名巴伐利亚军挡住了他的去路,此时,巴伐利亚国王已经转而效忠联军方面。德劳特指挥五十门火炮投入战斗,将对方打退。11月2日拿破仑抵达美因茨,留下马尔蒙率三个军为后卫,自己则于7日启程回巴黎。

莱比锡会战是怎样的?为何说是拿破仑的退位之战呢?

莱比锡的惨败应由拿破仑本人负责。他出于维持易北河一线以此作为帝国东部边疆的政治需要,固执地无视这一事实,即面对在数量上占优势的联军,要在军事上坚守易北河一线是不可能的。他的棋盘已经铺得太大了,而他思维的灵活反应能力却正在衰退。从汉堡到德累斯顿的直线距离为二百四十英里,而江河线则更是长得多,只要下决心,许多地方都可越过。然而拿破仑却让最优秀的军长达武率领三万之众坐守汉堡孤城。在这条线的另一端他同样让圣西尔和穆顿率三万人闲居在德累斯顿。假如拿破仑能像威灵顿那样选择适当的防御阵地予以占领,将上述六万人充分利用起来,并由精明强干的将领指挥,那么他很可能会赢得莱比锡会战的胜利。但事实不是这样,他把自己推入了绝境。拿破仑的军事天才最终为其政治野心所葬送。